【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5288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三套】(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 2010 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认识语文新高考新高考是对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所形成能力的考查。平时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二是帮助学生总结和掌握复习方法、规律与技巧,使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试卷讲评建议:总原则:课上讲评注重共性 课下辅导关注个性 抓得准,讲得透,落得实(1)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思路的分析、重视题型的归类和变型(2)讲评前做好“

2、统计”:数据统计、问题统计(3)精选讲评的内容:学生的常错点、易错点,重要考点和典型题型(4) “六问”:此题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怎么想到这样做的?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可变换什么形式?怎么解答?讲评后你收获了那些答题方法(答题路径)?(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定位: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重运用。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宫阙 入目三分戏谑(n) 叱咤(zh)风云B诡秘 大块朵颐应(yn)承 奴颜婢(bi) 膝C巨擘 情投意合箴(zhn)言 强(qin) 人所难D震憾 学贯中西整饬(ch) 徇(xn)私舞弊答案:C 音同误写、形近误写 声母误读、韵母误

3、读、声调误读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要解决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监管 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改革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曹操高陵的发现, 了古代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的八年多的努力,这项工程终于于日前 。A不利 验证 告成 B. 不利 印证 告罄 C不力 验证 告罄 D. 不力 印证 告成答案 D分析:不力:不尽力,不得力。不利:没有好处;不顺利。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验证:通过试验得到证实。告成:宣告完成(较重要的工作)。告罄: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罄:

4、尽;空。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很难说完。要点:语境意识(精细辨析)、答题技巧、思维习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行道上卖菜的那个小贩,远远地看见城管执法人员走来,立刻七手八脚地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同时还不忘用暗号给同伴报信。B.由于体制僵化,管理模式落后,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江河日下,业绩从上市初期的每股收益 1.2 元,逐渐跌至现在的每股收益 0.02 元。C.在过去几年间,美国网坛名将威廉姆斯姐妹俩曾有过 20 次职业赛场的交手纪录,结果两人各赢 10场,可谓平分秋色。D.某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被媒体

5、曝光的几个学术造假事件只是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问题没有浮出水面。答案 C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只能用于指许多人,此处应为“手忙脚乱”。)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句中有“逐渐”)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冰山一角: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8 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国家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受灾群众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救助。B.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买房成了低收入人群难以企及的梦想,就是城市中等收入者,也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房价。C.春节临近,商场打折,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

6、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D.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终于落下了帷幕,与会领导人就全球携手应对金融危机这一议题达成多项一致共识。答案 B5.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贾谊 苏轼 范仲淹 陆游B屈原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C屈原 杜甫 辛弃疾 陆游D贾谊 杜甫 范仲淹 李清照答案 D 反馈题: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屈原

7、)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二)文言文高考要求: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灵活运用.阅读理解考查信息筛选、整合、分析、概括厚实积累,学会迁移,关键在于文本的解读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弹劾,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就病故。工散文,诗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第一段:罢官之初旅居苏州的情景。第二

8、段:写发现风景胜地和构筑沧浪亭的经过。“沧浪”典出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与世推移” 第三段写在沧浪亭一带乘舟上由得怡悦情趣,从而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榜本为摇船用具,此作动词。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此指装束随便。磨戛摩擦撞击,可理解为斤斤计较。最后一段承接上端的感慨加以引申,发而为论,认为仕宦使人沉溺最深,表达了对庸俗势利官场的厌弃。结尾庆幸自己尚未忘怀于沧浪亭的优美景色,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沃然受启发而领悟的样子。 闵同“悯”。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阜广水 崇:高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C不亦鄙哉 鄙

9、:鄙陋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答案 B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助词,的)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在,到;介词,比)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对于;形容词词尾)答案 B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

10、失中消磨掉了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读、思;直译、意译)答案 C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答案 D10.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 字左右)(10

11、 分)10(10 分)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 810 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 57 分;看法不够明确,也缺少具体分析,语言不够通顺,得 14 分。在我看来仕途失意后,比起屈原的投江自尽,寄情山水是让心灵得到解脱。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闲的机会,何不仔细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好?欧阳修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飘逸。苏东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尽收眼底。陶渊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当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打击敲击着我们的生命,

12、又何苦不放过自己,激情所爱,奏出一份闲适。(8-9 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分)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辍:辍耕之垄上 愆: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过失) 恤:忧虑、担心。参考译文: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规范。君子遵循事物的常规,小人则是盘算眼前的功利。诗里说:“自己在礼仪法度上不出差错,何必要考虑别

13、人的议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古代诗歌鉴赏重理解分析/重鉴赏评价曹植:(公元 192- 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锺嵘诗品称为“建安之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曹植后期受到兄长曹丕、侄子曹睿的忌恨和压制,此为他在封地时的怀人之作。北林:诗经“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方舟:两只船并在一起叫“方舟”,这里泛指大的舟船。难任:使人难以承当。遗(wi)音:寄送书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看到的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

14、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之子”:那人。指诗人思念之人)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5 分)结构、守法、语言、内容、情感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答案:(5 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 分),运用了即景生情(

15、借景抒情)的手法(1 分),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 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 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 分)。(意思对即可)学生答案示例:全诗意在寄托诗人的相思之苦,但起笔便引高台二字,使得境界十分开阔,诗人在这浩远辽阔的背景下受秋风、沐朝阳、望北林,寄情于景,于是诗人心中的悲便有了力度,更能震撼人心,因为环境愈开阔,心愈空旷,孤独就愈明显,以壮景写哀情,情愈显其哀,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4 分)名句默写略(四)现代文阅读实用文本阅读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西洋绘画不追求“气韵生动”,大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毫无生气。B.“一有多种,二无两般”的说法,虽然前后矛盾,却反映了艺术的三昧境。C.“一粒沙里见世界”“万物皆备于我”,体现了“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的艺术美。D.人们不能用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是因为宇宙三昧境比艺术三昧境更深奥。(信息的筛选与推断)答案 C原文:西洋印象画派认为:“以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