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1954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神庄的特有含义况德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神庄的特有含义1形神庄的特有含义 况德明名词释义形神庄 一个词的含义,决定了一套功的练功重点。先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功法学形神庄的特有含义:神合形,形受命于神的锻炼形神合一的功夫。 在这里,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形神庄练的是形神相合,而且要用自己的“神”去合自己的 “形”。不知怎么,我老是想起形意拳来。形神,形意,差不多嘛。武术里面练的都是形神相合。让形受命于神,就有功夫了。我的体会不多,只是在撑臂中,体会到了失重感。那时候,两臂左右撑好了,意念想往前合,胳膊“呼”一下就过来了。根本不用自己动。要是武术里练到这样,打人就省事了。心念一动,手就出去了。形神庄,形指形体,神指神意,庄是姿势。在峨嵋

2、派里,还管“庄”叫锻炼气脉的功夫。这里不分那麽细了。主要还是说说这个“庄”。清风兄习意拳后给我讲了好多庄法,称为站桩。不同的庄法能练出不同的内容,技击、养生各有侧重。拳谱里讲:“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 ”。对此有的解释为象形取意,是模仿动物的形态、神韵,等于是象形拳了。在读了老师的武学纪要 后,我怀疑此口诀实为论述形与意的关系的。形与意,可类比于外在的结构和内部的功能。一般认为,是内部的功能决定了外在的结构,可在微观领域里,有时恰恰是外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在“混元整体观 ”里有过此类论述。这里要说的是,不同的姿势会引起不同的气脉变化、神意变化;而神意的运用,又会反过来影响到

3、形体。传统气功里还有“以意会气,以气会形”,论述的就更细微了。形神庄的练习,要求身形合度,姿势合法,神注庄中,气随庄动。形、气、神的关系都确定了。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形神庄,不一定非得是十节动功。只要是符合形神混元的要求,符合形神并重练法,都属形神庄的范畴。心意拳练至化境,“形(心)无形(心),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无形无意也无相,无声无息,无他无我,此为炉火纯青之功夫,世所罕见,非笔力所能描述。“以意会气,以气会形”,不象字面理解得这麽简单。它还有很深的内涵。“以意会气,以气会形”这两句口诀见混元整体观“意识活动的运动的特殊性变化随意性”。可惜辅导材料里整理时过于简化,论述不多。我记得

4、当时还是有很多论述的。不仅仅是“意与气会,气与形合”。它本身就是一种功夫的练法和原理。只是我理解的不行,做不出更深的解释了。摘录一点老师的话吧:意识活动可以建构各种事物的时空结构,不同的 时空结构可以使混元气呈 现出不同的变化。 这一变化过程的完成,一方面是混元气的聚散变化,一方面是 结构的定型变化。 “以意会气,以气会形”而呈现各种变化,就指此过程而言。其实,作为一个庄法,本身就有形、气、神不同的侧重锻炼。形神庄,有形有神,在锻炼形体的同时,根本目的还是锻炼神意、锻炼神意对形体的支配能力。脑藏神是不需要再注明了。对头部的锻炼是个重中之重。鹤首龙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如果结合第十节的开顶(

5、开天门)、发音、五开合,就更全面了。鹤寿龙头是第一节,书上讲是体现了整套功法的神韵。神要恬静,气要灵动;沉稳深厚,不事张狂。 这些词当年都背下来的。现在读来仍是倍觉亲切。口诀的魅力就在于它精炼,读着读着,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就这麽默念着练,居然一套功下来也是神清气静。等于是在调神意了。感觉练功前的调整很重要。尤其是一个人练功时,少了别人的信息激发,自己的心情得调整好才行。鹤首龙头的动作可大可小,容易做到神恬意静。动作大了,就需要有庄功的基础才好照管全身。“神观形”的练习,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这里要讲的是俗之又俗的抻筋拔骨。鹤首龙头也得抻筋拔骨!作为鹤首来说,无论是正鹤首,还是反鹤首,对颈椎

6、的抻拔,要抻动到第一颈椎。第一颈椎不好拔!我不知道说这些有没有用。反正自己觉得对跟实际做对了不一样,很不一样。第一颈椎不容易抻到。不是光用力就行了。有几个细微的地方,必须别人给你看着做。稍差一点,第一颈椎就没动。不是没动,是随其它几节颈椎一块儿动的,它自己没有被抻到。有松有紧。相对于其它形神庄的特有含义2颈椎的运动没有。那个地方抻到了,感觉很不一样!反鹤首的难度更大。我又体会了一下,关键在于下颏要平着往回收。如此才能动到第一颈椎。至于怎么算是平,实在说不了了。得看着做才讲得清。过了抻筋拔骨这一层,放松了去练就容易了。牵扯到内景变化,需要自己去体会了。龙头要简单些。就看能不能把整个脊柱都调动起来

7、了。这是个难点。要做好,得把青龙角往上提着练。头往一侧倾斜时,颈椎要往对侧去收。这是个小窍门。这末做,整个脊柱就容易动得圆活。不再分节论述了,随意谈吧。对于鹤首的练习,轻、重、大、小都得体会。我也觉得咱们得形神庄的名字起得好形神并重的庄法、庄功。“庄”不是死的。有定式的庄,也有运动的庄。一个庄法练进去,练出成绩来,称为庄功。形神庄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作为庄法来练。老师说的。, “颈”跟“项”是分着论述的。记不清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了。总之颈项的上拔,不光是后面往上拔,前面也得有上升之意。否则就成了勾着头往前下压了。从脊椎的生理结构上来说,就有不足的地方。第一节鹤首龙头是上拔的多,第二节寒肩缩项就是往

8、下缩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形神庄里脊柱的运动形式? 结合着拔颈椎,寒肩缩项的“缩”就有学问了。在温泉堡学习时,我就发现有的把往下缩变成了低着头往下压。此时,颈椎不是下缩而是往上后弓的。跟老师反映后,一个个改过了。附带说一句,那会儿我是负责班里功法的,这是我的工作范围,所以会去调整。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就因为颈椎不好缩!我不相信这麽一说就能让大家明白了,做正确了。其实一、二节细小的地方很不容易做对。有些要求必须有人看着练才行。包括这个颈椎往下缩,就算没做对,大家也自我感觉良好,并不认为有这个问题。因为难得有机会看到真正的寒肩缩项。形神庄,可不完全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形神庄。刚才从雪地里走回来的路上,我

9、就想要不要说?早期的形神庄跟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候更多的包含了武功、内功的练法。内气的调动也更明显。可能已经没人会了。我也不会,见过一点。不过现在可能也不会有人接受它,因为都习惯了现在的形神庄了。会感觉它很陌生。所以有的东西,说了还不如不说。十节动功,我喜欢练气意鼓荡。气意鼓荡不好练。那时,我是练“三光”对着月光,看着影子练气意鼓荡。就一个动作,反复体会。连续练习了一个多月。当真的体会到气机冲动两肋的变化时,我觉得真的看懂了书上的要求:臂随身动。臂随肋动。 练这一节最麻烦的就是光动胳膊,可这个问题最普遍。几个辅助练法不错,介绍给大家:两脚分开,与肩等宽。1、单臂,单侧肋的鼓荡;2、两手分开的双肋

10、的鼓荡。广东的高峰把这编到了第二部内功里。练肋的拍打。有好多人骂他,我觉得这也算活用吧。有什么不可以改的?何况人家也提了庞老师的名字。形神庄里的东西很多,等人去发掘它。不过那些东西说出来大家感到很陌生,可能难以接受。鸣鹤老师的直腿松腰法实践我是从 2002 年接触直腿松腰法的,当时说得也不细致其实当时也不可能细致就讲了坐在床上,腿伸直,发“云”、“英”两个音。实践了一下,腰部酸的要命!练了几次就吃不消了,没再练下去。2010 年春,我看到了基本完整的直腿坐松腰法正功和太极拳讲座的全部材料,了解的几种不同的“心法” 东西多了,才又开始思索这种练法。后来的确感觉到了这几种方法的重要。我就发现了俯身

11、拱腰的一个诀窍,以后竟屡试不爽!(曾指导多人解决腰部的莫名疼痛)。现在练习直腿坐,更明确了气要真的收回到命门。每天两个小时。进步很快。很快过了疲劳关。一坐两个小时不觉得累。有俯身拱腰的基础,向前攀足手能够着脚后跟。我主要看直腿坐正功部分,(就是智能论坛发表部分内容的那一次讲课),一句句看,一字字看。经常出现老师说过的:忽然看到一句话,是以前看了多少遍都没看到的!实际是通过锻炼体会到的东西比以前多了,真的看进去心里有感觉了所以我特别爱看没有经过润色的原始讲课纪录,虽然语句拖沓,看起来很费劲,速度别想快。得平下心来,一句句慢慢看才看得懂。但是理解的深刻。经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所以我非常反对过于删

12、改的整理行为!)。我的资料圈的乱七八糟,都是各个时期做的标记。以至于朋友要我给他复印一份都没法办,实在是太糊了!正功里面强调了不同部位不同肌肉的体认练的时间长了,慢慢肌肉就活起来了。形神庄的特有含义3其实还是对自身的体察太少,坐着累了,也只是觉得累,一些动作开始变形,并不能更多的体认身体里的变化。读了书上的提示,查查解剖,对一些地方,就明显感觉意识贯穿的比以前好了。如腰大肌的起止位置,小腹肌肉的走向。再练时,脑子里多了内容了。松紧收缩的意识定位更明确了。这时就会出现一些动象,此时意识对肌体的贯注和指挥颇有些得心应手!其实这种坚持两个小时的练法非常重要!老师好象在鼓荡膜络讲义(注:翠映雪峰整理版

13、,外面没有)里说过:能轻松坚持两个小时了,就有基础了,就可以练习其它的好多内容了。如练筋的手法跟鼓荡膜络里练膜的手法要求就不一样。当然只是打个基础,为松筋法练习做预备。记得书上说过,我们身体里有意识活动、呼吸活动、气的活动三种。我觉得练习时,首先是通过形体的抻拉达到影响身体里气的活动,同时配合呼吸、发音和意识活动,以增强效果。这是练基本功了。试想,如果连坐一会儿都累,还谈什么更高层次内容的练习!也象蹲墙一样。有的人说自己的功夫来天花乱坠,可是只要让它做个“低级”的蹲墙,就看出究竟有多少了。试想,连基本的松腰都做不到,蹲都蹲不下去,要往后栽倒,要说他还能飞啊,还能怎样如何如何。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14、毕竟没有把意识作用到形体,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应。足太阳膀胱经分四条路线从头到脚,延伸范围很大。直腿坐明确了对足太阳膀胱经的拉抻。这跟俯身拱腰是一致的。当然这只是找根据,具体的练功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足太阳膀胱经与下肢的交接在腰骶部位。这里又是督脉的起点。如何加强此处气机的流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把直腿坐跟俯身拱腰结合起来,俯身拱腰的练法就多了内容。联系其它内容来看,直腿松腰法的出现不是凭空来的。在精义调息秘要中的调息法里的“上下气机离合法”与此要求一致。发音法跟五气归元庄中肾脏的音“吁”、“英”基本符合。而周身各部收向丹田更是“三心并”的要求。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周身一家

15、。了解了这些,在练习中就要结合各种方法去体会。直腿坐只是一个方法。不去思索它的内涵,想着只凭此一法就可直达上乘是不现实的。本想把练功日记摘一点,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身上的一点点感觉,说明不了问题,得看能练出什么效果来才是现实的。关于直腿坐的体会,我不是很多。没露面的高人大有人在。之所以敢壮着胆子写出来,也是抛砖引玉。再者,练的人多起来了,不说也不行。有的人不愿说,就由我说了一点。翻资料,看准了一句话,就拼着命去练去!怎么练怎么有。我有几次就翻到了:周身散乱之气收回丹田;把气收回丹田里面是我们现在的根本练功内容。就这两句话,我当时就感到心里有了触动。一天到晚,就琢磨,就体会。竟然在练动功时有了新

16、的感受。从那以后,我的动作就变样子了。我说过了,直腿坐也是个心法,得用心去领悟,去感觉。它就不仅仅是坐着的一个方法了。“功法里有练法,练法里还有功夫”?得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才行!可以说,你对直腿坐的认识决定了你练出的成果。有人就认为是健身方法,它去练,就能健身。能不能出别的?不好说。也许能。因为一通百通,是可以旁通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练功初期,目标不明,出的效果,是很难说清楚的!有的就是练不出东西来,最后也就放弃了。就象虎形披气一样,也是以前的不传之秘,也有好多人练了,可有几个出成绩的呢?原因在哪儿?有好多。但对一个方法的定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它行,能解决你的某个问题。在这种意识下去练,气和意就朝这方面走。我想,直腿坐也同样。同样的练,出的效果会千差万别。有的人,练练没效果也就放弃了。不能为直腿坐而直腿坐,为松腰而松腰。条条大道通北京,得有个努力的方向。在总的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要灵活多变,充分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掘松腰法的真意。不断调整练功内容的调配。行、站、坐、卧,方方面面去体会,直至找到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