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01829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姓名: 班级: (以下内容由学生家长及各小组负责检查完成情况,教师抽查、测试并做为各小组考评计分依据。 )一、字词。 (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其中的生字扩词。 )封锁、暂时、供应、空着、困难、战役、打糕、硝烟、唯一、情谊、昏倒、鲜血、侦察、看守、哨兵、绳索解开、脚跺、崎岖、血泊、双拐、挎着、噩耗、崎岖、绳索、鱼钩、肠胃、炊事、颧骨、皱纹、青稞、合拢饥饿、威胁、厉害、钓鱼、衣裳、缝衣、尽管、作料、衰弱、支吾、既然、保姆、艰苦、弥漫、熬过、鱼饵蚯蚓、严厉、严峻、收敛、鼓励、拧成、脆弱、挽救、勉强、毅力、立即、掣起、抽噎、红锈、瞻仰、搀扶、疙瘩、宿营、粗糙、

2、黎明、泼水、咆哮、山洪、狞笑、沙哑、放肆、舔着、呻吟、胸膛、祭奠、搀扶、轰塌拥戴、狂奔、清瘦、豹子、冲进、非洲、污染、捐出、地毯、吸尘、验收、雇主、下旬、水泵、攒够、执著、筹齐、凿井、颠簸、羞涩、簇拥、蹿上来、鼓着掌、阿妈妮、 、阻击战、手榴弹、金达莱、捣米谣、禁不住搪瓷碗、纪念馆、折回来、白茫茫、乱哄哄、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两鬓斑白、热气腾腾、目不转睛奄奄一息、重重叠叠、昏迷不醒、喜出望外、无边无涯、势不可挡、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程门立雪、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

3、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词义和词中重点字的意思。 )下旬: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拥戴:拥护推戴。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吭,出声,说话。 )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

4、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

5、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雪中送炭:原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现在用来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三、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句子和段落。 (第 4 项没能力的可以不背)1、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3、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4、 桥全文。四、重点句子的理解。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不要求原文背诵。 )(1) 再见了,亲人:“大娘,

6、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 答: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

7、不言而喻。 “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第 1 页 共 4 页)“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

8、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

9、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表达效果都胜过陈述句。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 “再见了” ,说明“依依惜别” ;呼唤“亲人” ,表现“关系亲密” ;呼唤

10、“亲爱的土地” ,强调“深深的眷恋” 。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 ,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

11、的朝鲜人民。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2) 金色的鱼钩:“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 “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

12、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答: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3)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

13、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 “惊慌”“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 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4) 梦想的力量: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 2 000 块钱时

14、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 2 000 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 ,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 2 000 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第 2 页 共 4 页)“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

15、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五、与课文内容理解有关的重点知识。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不要求原文背诵。 )1、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2、 再见了,亲人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描写了战争胜利后的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3、 再见了,亲人: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