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121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荆州市 2011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 (2 分)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2、 (2 分)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至知(zh) 根深蒂(d)固 B、孜(zh)孜不倦 歇(xi)斯底里C、一杯(pu)黄土 怒不可遏(ji) D、抑扬顿挫(cu) 合辙(zh)押韵3、 (2 分)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

2、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观点:(2)语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 (2 分)读下面的句子,另选一个词语,写一句结构相似、语义搭配的句子。地下森林: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5、 (6 分)班级开展“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心中的经典名著:请你向同学推荐你最熟悉两部的古典名著: 作者: ; 作者: (2)最熟悉的人物绰号:请你根据小说章回题目中的绰号写出相应的小说人物: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赤发鬼醉卧灵宫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3)小强为活动写

3、了一句不完整的宣传语,请你替他完成。阅读经典名著, 。6、 (8 分)默写填空:离 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怀 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壮 志:了却君王天下事, 。思 乡:浊酒一杯家万里, 。7、 (4 分)赏读关雎 ,答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 和 。(2)最能传神地表现相思之苦而不能自已的一句诗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其含义是: 二、 (8 分)文言文阅读先生不知何

4、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 造饮辄尽 (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 兹若人之俦乎(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5、、既醉而退 是进亦忧,退亦忧 B、黔娄之妻有言 闻一言以自壮C、或置酒而招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D、因以为号焉 故为之文以志10、翻译下面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1、请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谈谈你心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三、 (12 分)说明文阅读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张 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20 世纪

6、90 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尺寸 2040 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薄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

7、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3现在,科学家们在实验

8、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备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表面。金属、塑料、有机物等疏水物质通过构造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复合表面结构,就可以拥有自清洁的功能。我们课题组以简单的溶液成膜的方法,通过改变成膜物质的组成或成膜条件,十分简便地在普通塑料表面上构筑了荷叶般的凸起结构,赋予了塑料超疏水的功能。瑞士的一家公司则将纳米颗粒黏结到织物纤维上,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凸起,可以使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的能力。想像一下,当衣物不怕被饮料、莱汁、油漆弄脏,房屋的玻璃与外壁永远保持着光亮,厨房和卫生间不再像现在一样藏污纳垢,生活该是多么轻松愉快。 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

9、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荷叶上的一滴水珠给予的启发已经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难题。而这还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万分之一。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每一种都有其值得让人学习的独到之处。研究生物给人类的启示,逐渐成为新兴的学科,即“仿生学” ,也就是通过对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的科学。人类的仿生活动由来已久,传说鲁班就是受带齿的草叶启发而

10、发明了锯子,而船桨也是古人根据鱼鳍而发明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开始自觉地把生物界作为设计思想和发明创造的源泉。目前,许多科学家已经发明了电子蛙眼、水母耳风暴预测仪、非气动蜂窝状轮胎等很多仪器和设备,解决了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12、 (2 分)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13、 (2 分)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14、 (2 分)举一例说明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例子: 15、(3 分)读段,说说解开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益处?(三种以上)16、 (3 分)文章末尾的两段文字能否删除?说说你的思考:四、 (

11、12 分)散文阅读一瓶黄河水俞敏洪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边的冲动。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4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一段时间以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

12、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命,变得像黄河水

13、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呢?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感受到我们这个

14、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17、 (2 分)读第、段,提炼词语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一瓶浑浊的黄河水:( ) ;一瓶澄清的黄河水:( ) 。18、 (2 分)浏览全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文章的特征是:。19、 (2 分)速读全文,文章的线索是:。20、 (3 分)品读第 4 段划线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1、 (3 分)读完文章,你一定也和作者一样,有诸多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五、 (12 分)小说阅读胖子和瘦子冯骥才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