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113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编辑人:丁济亮祝同学们考试顺利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桑葚(shn) 猗(y)郁 渐(jin)车帷裳 游目骋(chng)怀B敛裾(j) 夹袄 (ji) 越陌度阡 (qin) 酾(sh)酒临江C愀(qio)然 伶俜( png) 妖童媛(yun)女 潜(qin)移默化D激湍(tun) 庐冢( zhng) 冯(fng)虚御风 蓊蓊(wng)郁郁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2、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B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C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D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 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嘻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规。B “织围脖” (即“写微博” )是当前的时尚,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 ,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 “织女” ,乐此不疲。C卡西莫多是弗罗洛收养的弃儿,一向对他唯命是从,现在却极力保护爱斯梅拉达不受他的凌辱。D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

3、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大约六十开外。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C10 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D千千万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建起城市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却无法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平等待遇。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B楚辞又称“楚词”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

4、的一种诗体。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C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等。D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诗” ,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2012 年 8 月 23 日是 “七夕” 。各大媒体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

5、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

6、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

7、护” ,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 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6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回归

8、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7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 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

9、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

10、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 离席免冠谢曰:“臣

11、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来源:学科网 ZXXKA徙封宣平侯 徙:调动官职 B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几:几乎C而令朝廷耽悦郑声 耽:耽误 D帝改容谢,使反服 谢:道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好其繁声 吾其还也 B帝怪而问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C良久乃遣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望能以忠正导主 亦足以畅叙幽情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宋弘为人正直,做官

12、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光武帝刘秀对他甚为信任和器重,封他为宣平侯。B光武帝爱桓谭琴技,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宋弘知道后面责桓谭,桓谭一再叩头认错。C从宋弘推荐桓谭的故事可以知道,他举荐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看一个人有无才学,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忠正为国。D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人都做了公卿大臣。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3 分)(2)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3 分)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 分)13用“/”给文言语段断句( 3 分)此 不 教 而 民 从 其 化 近 者

13、 视 而 效 之 远 者 四 面 望 而 法 之 故 三 得 相 而 不 喜 知 其材 自 得 之 也 三 去 相 而 不 侮 知 非 己 之 罪 也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却关 :打开门闩。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 分)2简要 分析诗中“小童”的形象。 (4 分)15任选五句填空。 (5 分)(1) 寻梦?撑一支长篙, 。(2) 士皆瞋目, 。(3) ,靡有朝矣。(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 纵一苇之所如, 。(6) 狗吠深巷中, 。(7) 越陌度阡

14、, 。(8) ,常在于险远。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20 分)黄 昏 季羡林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 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夜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