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0556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 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

2、、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3、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 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1)资本主义国家的 “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 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5、简述社会

3、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1)各国在社会主 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6、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1)商业资本是从 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2)作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可以加速

4、产业资本的周转。可以缩短流通时间。7、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 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 发展的合乎 规律的产物。第二, 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 战胜旧事物,是事物 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8、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9、马克

5、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 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3)。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 实事求是才能保 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新和科学性。 10、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2)形成的条件: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资本有

6、机构成,使 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 产价格,两者的差 额形成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3)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 权的垄断阻碍着 资本从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中来,使农业中的超额利 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可 见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4)绝对地租的源泉是 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 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答:(1)共产主 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7、筑。 (2)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证。(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1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3、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

8、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的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的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两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14、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 、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2)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3)决定人们在生产

9、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4)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15、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1)社会资本 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也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这个基本实现 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倒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

10、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16、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首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其构成国家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农民、工人为主,长期受本国资产阶级、封建地主及外国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他们要想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只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得以实现,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些国家的传播、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证。其次,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观,革命的主体是由受压迫的工人、农民,这就决定了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的革

11、命重任就历史性的落在了工人农民身上,为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阶级保证与群众基础。1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基础,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18、试述垄

12、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1)资本主义国家宏 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 和物价的稳定, 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 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3)资本主义国家 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 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 杠杆的运用, 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 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4)资本主义国家

13、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 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5)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1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

14、都不是浅尝辄止。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一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20、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3)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 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21.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产生后 竞争依然存在。 (2)垄断资本主义

15、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2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 扩展,科学的 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把马克思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