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918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2.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第 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 点。已知甲地(30S,45 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 1,回答 13 题。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A B C D2关于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低纬度 C位于大西洋 D位于南温带3 12 月到次年 2 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

2、比大 B一天中比日出早C 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自转线速度逐渐增加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45 题。4该地丘陵的主体走向为()A西北东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南东北走向 D南北走向5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欲在某山峰处建一座“望江楼” ,最合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M、N 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67 题 6 M 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7 57 月,N 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 M 地多,最主要的原因是()A太阳高度角大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已知日地距平比= (实际日地距离一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

3、的变化情况。下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完成 8 9 题。8日地距平比由 a 变至 b 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 B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C安徽省气温逐渐升高D孟买由雨季变为旱季9当日地距平比为 b 时,合肥日出时间最可能是 ( )A5 时 B6 时 C7 时 D 8 时图 2 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 ,表 1 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 1 和表 1,回答 10-12 问题。图 2表 110该地的纬度为( )A 326N B10N C20N D2326N11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

4、为()A 1 B2 C 3 D412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1314 题。资料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分 03 秒和 11 月 1 日清晨 05 时 58 分 10 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资料二2011 年 11 月 3 日和 14 日,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之后“神舟八号”脱离“天宫一号” ,并于 17 日返回地面。13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点火发射时,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

5、接近图中的()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4从 “天宫一号”发射到“神舟八号”返回地面,在此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昼夜变化是()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长夜短,昼渐短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图 5 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 。据此回答 1516 题。1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1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

6、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7.图 6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图 7 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 3 099 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 1819题。18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 图 5C. 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19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读图,完

7、成 2021 题。20若图所示是地球侧视图,MN 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3 月 21 日 3:20 B3 月 21 日 15:20C 9 月 23 日 3:20 D9 月 23 日 15:2021若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 M、N 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A0:00 B8:00 C 16:00 D20:0022下图中 Q、P 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则一年中,Q、P 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A0 23.5 B23.566.5C66.5 90 D0 90右图中弧 S 为某日、某一瞬间 0 时与 12 时经线

8、圈的局部, M、N 两地纬度相同,O 点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与 S 相切于 M,读图完成 2324 题。23关于 M、N 两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地此日出现极夜现象 BN 地此日昼长为 24 小时 CN 地此日可能日出东北方向 DM 、 N 所在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24此日 M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0 B/2 C D23.5+25图 7 中,赤道上 P 点与经线上 Q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P 点位于 O 点以西,弧 OP与 O Q 相等。当 O、P 经度差最大时, P 点经度为()A 153E B1765E C 1365W D113W第卷(综合题,共 50 分)26我国某中

9、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 (6 分)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 、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 8,A 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 PA。测量日期:2010 年 12 月 22 日。测量地点:校园内 P 点。测量结果:当手表显示 12 时 58 分时角 最小,为 5256。(1)当地的经度为_,纬度为 _。(2)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是_。(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27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0 分)材料一图

10、 9 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1)上图地区位于_板块和_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_边界。简述判断依据。(2)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 ,请说明理由。A花岗岩、石灰岩 B玄武岩、大理岩 C喷出岩、沉积岩 D花岗岩、大理岩(3)处可能存在的矿产是 ()A有色金属 B石油 C金刚石 D大理岩(4)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中处至少发生过_次地震( )A2 B3 C4 D528 (14 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图

11、 9图 8(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4 分)(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 分)(3)说出 R 河水文特征自 M 至 N 的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5 分)29 ( 20 分)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以及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 )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依据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6 分)(2 )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8 分)(3 )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6 分) 2013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试地理学科答题卷(9 月 26 日)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第卷(综合题,共 50 分)26 ( 6 分)(1) (1 分) (1 分) (2) (1 分) , (1 分)(3) (1 分) (4) (1 分)27 ( 10 分)(1) (1 分) (1 分) (1 分) (2 分)(2) (1 分) 。 (2 分)(3) (1 分) (4) (1 分)28 ( 14 分)(1 ) (1 分) 。 (2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