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606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泰州市 2005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阔绰(chu) 星宿(xi) 桑梓(z) 憬悟(jng)B渊薮(shu) 驾驭(y) 承诺(lu) 德馨(xn)C带挈(qi) 贻送(y) 卷帙(zh) 灼热(zhu)D热忱(chng) 酒酿(ning) 连亘(gn) 黝黑(yu)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B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C洪

2、占辉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缕星光、一片树叶、一滴水珠,他只是在一以贯之地实践着一些被许多人整天挂在嘴上的平凡品质。D今日做值日的是四、五两小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众多的莘莘学子以热爱祖国为荣,纷纷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B她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C人们常常把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世界级的大牌球星。D这篇小说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之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 )A分苹果了,小个儿的都不要,大个儿的抢着拿。B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不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C看着这些胡同的

3、照片,不禁使人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D这个世界上,只有时时懂得生活、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故虽有名马(即使) 以纸帖之(标签)为宫室(雕刻) 水波不兴(起)B 才美不外见(同“现” ,显现) 案牍之劳形(使劳累)持就火炀之(靠近) 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C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曾不盈寸(还)两股战战(屁股) 奋袖出臂(张开,展开)D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何陋之有(的)言和而色夷(平和) 假诸人(之于)6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惯了钢筋水泥的“石林” ,听惯了市声的喧嚣,吸惯了尘埃和汽油

4、废气,忍受惯了办公室和居室的狭小空间的憋闷的城市人,把这片竹林当作放牧心灵、松驰神经、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倾听2天籁的“稻香村” 。 。堤上绿草如茵,堤下翠竹婆娑,满眼的绿,竞绿得醉人。这时被眼前景色迷醉的双双对对的恋人,便相携相挽,步下河堤,没入竹林中。每到傍晚,人们便陆续来到竹林边的河堤上漫步。劳作了一天的太阳仿佛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妒意,慷慨地把它那火轮熔化为金水,涂抹到竹林上,浇灌到小河中里。ABC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138分)一、按要求答题:(共 35分)7下列词语中共有 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 ,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 (4 分,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可另加 1分

5、)(1)倦怠 (2)不屑置辩 (3)骄奢隐逸 (4)无精打采(5)秘决 (6)发愤忘食 (7)旁逸邪出 (8)纹丝不动(9)火候 (10)忧柔寡断 (11)离经叛道 (12)力挽狂澜改 正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 分, (1)(6)每题 1分, (7)(8)题每题 2分(1)为山九仞, 。(2) ,人不学不成行。(3)耳闻不如目见, 。(4)枝间新绿一重重, 。(5)抽刀断水水更流, 。(6) ,小桥流水人家。(7)李商隐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8)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9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分)巴山楚水凄凉地

6、,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自己被贬谪回归之后的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愤愤不平的心情,请写出这两个典故(用原文中的词) 。 (1 分)A、 B、 这首诗的精华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请你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这两句精妙在何处?3。 (2 分)试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2 分)10根据下表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回答问题。 (4 分)某校初二年级学习状况调查表(调查总数:68 人)调查分类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生回答人数占总数比 例学习目标

7、 有 62 91.2% 没有 6 8.8%学习态度 好 9 13.2% 一般 54 79.4% 差 5 7.4%学习计划 有 53 77.9% 没有 15 22.1% 13落实计划 好 3 4.4% 一般 52 76.5% 差 19.1%(1)上表的主要现象可以概括为: (2)请你侧重从某一个角度简要阐述自己的感悟。11名著阅读(5 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 ,小说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 。(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及其绰号是: (3) 水浒传中两位打虎英雄的名字及打虎的地点是: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7 分)(1)写两句关于“落叶”的诗句。 (2 分)A , 。B

8、 , 。(2) “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这一说法的美学道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又是什么?(2 分)。(3)在你们学校进行的“市场新商品调查”的实践活动中,你参与调查的新商品的名称是 。 (1 分)具体写出你调查的步骤: 。 (2 分)二、阅读理解(共 43分)4(一) (13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充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革 皮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

9、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艰险。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汗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3请用“/”为下列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划两处) (2 分)夫人好学,虽死犹存。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媵人持汤沃灌 ( )(2)以衾拥覆 ( )(3)负笈从师 ( )(4)或依林木之下 ( )15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 分)(1)录毕,走送之。(2)人若不学,则何以

10、成?16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 分)(二)饮食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节选) (13 分)人是自然的产物,如同草木一般,从树居穴住时期以来,就和自己所属的地域丝丝缕缕地缠结在一起。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当中,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环境来设计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草原居民多吃肉和奶,热带居民多吃果和菜。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在依赖自然的古人眼里,哪怕同样一种食物,种在不同的土地上,为不同地域的人所食,起到的效果也可以大相径庭。宋代养老奉亲书中提到:“北人食肉面则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 ”元代饮食须知中则说:“北粳凉,南粳温” ,同样是大米,南北所产者秉

11、性不同。这样的细致体验,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玄妙。如今的我们,却已经远离了与自然朝夕亲近的生活。在异化到已经不辨四季的现代文明当中,有空调造就人工气候,有建筑提供人工环境,食物大概是人与大地相联系的最后纽带了。无论是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是无华的五谷杂粮,在它们或美艳、或纯朴的外观之内,都深深地镌刻着自然的痕迹。水土、饮食与人的关系,这看似古老的话题,居然在美国一项最新的营养学研究中得到了根本的验证。这些研究者对不同来源的人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人摄入食物之后,其中所含能量的分解消耗方式取决于人的祖先起源地域。那些祖先来自北方寒冷地区的人,由于漫长的适应过程,形成了一处大量散热的生理机

12、制;反之起源于炎热地区的人则会节省能量,放出的体热较少。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流动如此剧烈,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已经远离自己种族起源之地,即便吃同样的食物,那些起源于寒带的人可能会在赤道的骄阳下为身体发热而困扰,同时那些源自然带的人可能5身在北欧,因为散热较少而更加容易肥胖。食物无声地提醒人类:我们终究是自然之子,不可能挣脱自然的力量。只有与自己自然协调地生活,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和代谢的顺畅。冬食冷饮、夏食火锅,北方人大吃海鲜,南方人贪啖羊肉这样无视自然规律的饮食,终归是致病之源。科学家们猜测:人类百万年来形成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制,很可能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疾病的起源密切相关。

13、今天的人类大多背离了自己遗传上所适应的生存环境,背离了自己从小生长的乡土环境。几十年当中所形成的富裕饮食方式,和人类数十万年来形成的代谢方式,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冲突。移民到异国他乡之人,或者由贫骤富之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就是两个最为有力的证据。如何按照基因模式调整自己的饮食,在膳食当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许正是文明人面前最要紧的课题。也许有一天,就在举箸之际,此刻身边的水土,童年家乡的水土,甚而是千万年前祖先的地理环境,都会了无痕迹地融在一桌健康饮食当中。17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2 分)大相径庭: 秉性: 18如何理解原文第一段中“平平常常的食物当中,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山川的性格”这句话的含义?(3 分)19请提取第三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15个字) (2 分)20为什么移民到异国他乡的人或者由贫骤富的人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幅度上升?(2 分)21今年暑假你广州的朋友来你家做客,在准备他的饮食方面你要注意些什么?(4 分)(三)雪(17 分)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