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493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促进提问”相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老师问。通常情况下,接下来会是一片寂静。这既不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是学生把所有的一切都搞清楚了。真实的情况是学生们还没有准备好提问,或者说是不知道如何提问,从何而问。 “教学中,学生没有问题则是最大的问题 ”。在 M希尔伯曼的“101 种有效教学策略”中,有一篇章的策略是促进提问。它包括三种策略:“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 “植入式问题”和“角色反转问题”策略。下面就三种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作一些交流与分享。一、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该策略提出“如果学习者能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

2、探究式的而非接受式的模式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学习新事物的过程将更有效” 。带着问题去学习无疑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策略。那么,在小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以“促进提问”来帮助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学习呢?首先得解决让学生有“问题”质疑是问题产生的源泉,是探究的前提和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老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搭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舞台。(一)指导学生把握质疑的时机课前预习提问课中思考质疑课后拓展问难(二)训练学生掌握会质疑的方法1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形近字以及一些结

3、构复杂的字,要用心去思考,从中发现应注意的问题。如“重荷(h)”还是“重荷(h)”?“瑞雪兆2丰年”中的“兆”字起笔是“、 ”还是“丿”?还有一些字、词他们应作何解?都可一一罗列出来。同时要注意文首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练习思考题,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都应该把它们作为问题提出来。以设计的“预习笔记”为例,展示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2从课题中发现问题。课题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或写作特点简炼地表达出来,所以在课题中发现问题,进而顺藤摸瓜深入阅读课文对读懂文章大有裨益。当老师出示了课题蟋蟀的住宅时,一名学生就站起来问:“住宅是人住的,蟋蟀怎么会有住宅?应叫“洞”或“窝” ,为什么不用蟋蟀的洞或蟋蟀的窝做

4、课题?老师在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同学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多个有价值的问题:“谁和时间赛跑?” “为和时间赛跑?” “怎样和时间赛跑?” “赛跑的结果怎样?” 。甚至有的学生问:“写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浓烈的求知兴趣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课文的内容就能较快地掌握。3围绕文章中的中心句子或某一个词语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有这么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就问:“四周怎么会黑洞洞的?” “这里的黑洞洞是真的吗?” “碰壁真正的意思是什么?”等等。疑问一个套一个,层层深入,又层层剥茧,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思维兴奋状态。4从标点符号处提问题。

5、文中的标点符号能反映作者或是人的思想感情,抓住一些使用奇特的标点符号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对理解语段很有帮助。如穷人一课有一段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句子:“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学3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这段话有五处省略号省略掉了什么?”他们就这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想象了桑娜当时忐忑不安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了一个善良女性的形象。5从文章的结尾处提出问题。 凡卡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凡卡把在信封上只写“乡下,爷爷收”的信投到邮箱里。孩子提了问题:爷爷能收到信吗?

6、如果爷爷收到信会来接他回乡下吗?爷爷没来接他,他今后的日子又怎么过呢?6以批判审视的精神对课文中的某个方面提出问题。根据皮亚杰人体内心的平衡理论,当某个文本信息作用于与孩子,却不能与其现有的认知图式相匹配时,就会使主体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儿童会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而对出现的信息提出挑战。如称象一课,学生认为用石头来代替称象这种办法不是最好的,可以用河里的水,用岸边的沙土,这些东西取之容易。当然,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如果我们用心地去保护这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就能使学生的求知欲保持旺盛。除上所述,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文中插图等方面发

7、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之一。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增强其提问技能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经反复训练的过程。实施提问策略要注意: 不要为提问而提问。避免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提问是课堂发言的必需形式,每节课都得有所表示。否则,提问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变得形式化。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再提问,可避免学生的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4不断训练学生,问题的表述尽可能清楚明白。 二、“植入式问题”这种策略是,教师先给部分学生布置(或称植入)一些问题,在讲课过程中针对

8、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信息。这种策略,我觉得可以用在公开课上,就教师认为比较难的问题上,可以预先设计好问题,在恰当的时候,用与学生约定好的信号,让早已准备好的学生提出问题,以打破课堂上的尴尬。针对的学生可以是那些上课不爱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这样的场合发言,可以让学生有个露脸的机会,以提高他的学习的信心,从而挖掘他的潜力。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事情要做得绝密,不能让其他学生有所觉察,否则,可能会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带来反作用,如果,其他同学知道后,会讥笑、嘲讽他,而使他更加的不敢发言。三、角色反转问题这种策略就是你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反转:你来问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我个人理解认为,该策略适用范围是对

9、于一个主题、一个重点内容或阶段小结时,运用该技术。操作程序是:先促进学生进行提问,针对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某个学习材料,你会问什么问题?(当学生对提问开始冷场时运用)然后运用角色反转问题:1、试着澄清困难或复杂的材料(例如,学习猫能否再解释一次什么是“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2、将材料同其他信息做比较(例如, 母鸡和猫这两篇文章都是老舍先生所写,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之处?)53、挑战你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例如,写对猫的喜爱为什么要用“明贬实褒”?)4、请求对所讨论的观点举例(例如,能否就“明贬实褒”写法举个例子?)5、检测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例如,我如何能将“明贬实褒”这种方法用到习作中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 ”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能从儿童的这种需要出发,尽量地满足他们,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你说,他们还会对掌握知识的过程感到疲倦和厌烦吗?不!他们全身心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