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424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2015届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题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

2、,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4 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

3、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6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7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4、D.逐渐失去其作用 8.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9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10.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

5、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11.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1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

6、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

7、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4.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 ,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15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

8、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16 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 。该工具是A B C D1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 ”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 “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18.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

9、,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19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 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 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 China 称呼中国者先获悉

10、了“秦”还是“瓷”的信息20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 、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21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时期 地区西汉(公元 2 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 年)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江淮地区 15.2 23.4 45.6西南地区 3.9

11、7.1 9.2通过对该表的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A B C D22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2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12、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24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2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

13、展26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 “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 “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27 (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 汉书食货志记载:“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这段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不准确的是A商人操纵市场 B商人生活奢侈 C商人干预政治 D人们弃农经商28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 “凡直隶

14、、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29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 71 1959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