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378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沅陵一中 2007 年下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 卷 分 试 卷 和 答 卷 。 试 卷 6 页 , 有 五 大 题 、 26 小 题 。 答 卷 4 页 , 共 10 页 。 考 试 时 间 150 分 钟 , 满分 150 分 。2.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本卷命题教师:高二语文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澹澹(d n) 恬然(ti n) 踯躅(zh ) 羽扇纶巾(ln)B初霁(q ) 悯然(m n) 愆期(y n) 夙兴夜寐(

2、s )C贿赂(lu ) 葳蕤(ru ) 伶俜(p ng) 翠峰如簇(c )D薜荔(b ) 巷陌(m ) 瑰丽(gu ) 一晌贪欢(sh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惘然 沧海 暮蔼 横槊赋诗B潦倒 踟躇 窈窕 春意阑栅C络绎 旖旎 泯灭 信誓旦旦D颠覆 襟怀 弛骋 漂泊沦落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hA向天横(遮断) 促弦(紧、迫) 桀骜(不顺从) 殒身不恤(顾虑)B适兄意(适合、依照) 愆期(罪过) 遗世独立(遗留) 溘逝(突然)C依依墟里烟(废弃) 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体无咎言(责怪) 以我贿迁(财物)D对酒当歌(应当) 逆以煎我怀(违背)总角之宴(欢聚)

3、 将子无怒(请、愿)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在为各自的生计奔波着。B、在“同一首歌”现场直播晚会上,演员腾格尔的歌声不绝如缕,现场观众掌声息。C、巴以之间以暴易暴对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D、他对于古典诗词一窍不通,你给他讲苏轼的诗词简直就是对牛弹琴。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错别字在报纸、杂志上大量出现,反映了民族文化素质和一些人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B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C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龄

4、段者伸出魔爪。D通过整理归纳,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 6、下列古诗依次吟咏的是哪种花,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不是人间变,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A、梅花 菊花 荷花 桂花B、菊花 梅花 桂花 荷花C、桂花 梅花 菊花 荷花D、菊花 荷花 桂花 梅花7、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

5、独树一帜,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B 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 ,是我国保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 并称“ 乐府双璧”。C 离骚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C、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D、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 “雨后的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9、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火尚足以明也函梁君臣之首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A/ B/C/ D/二、诗歌鉴赏与理解(先阅读再做 1119 题。1116 每小题为 3 分,17 为2,18-19 为 3 分)(一)书愤陆游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0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

7、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 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 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

8、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 颜!1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低眉信手续续弹 B、失向来之烟霞烟涛微茫信难求 天姥连天向天横C、渌水荡漾清猿啼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12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A、指如削葱根 B、天台一万八千丈C、君当作磐石 D、古来万事东流水13最后一段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A、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B、

9、别君去兮何时还?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一)阅读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文字,完成 1415 题。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

10、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1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与“煤的形成”进行对比,突出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B作者认为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C斗争的过程是残酷的,但作者并没有否定它的意义。D鲁迅先生对于“请愿”特别是“徒手”请愿的斗争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15、下列对文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表明“请愿”、“流血”并没有震撼卖国政府和唤醒民众。B“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愚昧的国民;“有恶意的闲人”指的

11、就是陈西滢之流的走狗文人。C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是要表明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并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她们与巍巍高山同在的愿望难以实现。D在文中作者对“三一八”惨案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反思,反映了他成熟的思想,坚定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二)莫高窟(余秋雨)奠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处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

12、蹲下来细细玩索一粒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色流猛的一个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层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妖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

13、的生命在蒸腾。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躁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16、 下面的理解与文中划线句子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3 分)A. 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B. 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C. 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烟尘滚滚的古代战场D. 莫高高窟,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17、 文中加点的“喧闹”意在强调 。 (2 分)18、 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这个句子是(3 分)19、 莫高窟艺术创作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3 分)根据这段文字简要列出三点。三点不超过

14、 20 字。(1) (2) (3) 四、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2024 题。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碑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