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99233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诊断价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胆脂瘤型中耳炎的 HRCT 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 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2 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 HRCT 及多平面重建(MPR)表现。结果 HRCT 主要征象包括:(1)鼓室、乳突窦内团块状异常软组织密度影;(2 )听骨移位及破坏;(3)鼓室、乳突窦扩大,骨缘硬化;(4 )骨壁破坏:鼓室盾板及鼓室外侧壁破坏常见,后期可出现鼓室盖、乙状窦壁、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等的破坏。结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特征性CT 表现,HRCT 扫描能准确诊断胆脂瘤,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胆脂瘤慢性中耳炎高分辨 CT【Abstra

2、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cholesteatoma on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 Methods HRCT and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MPR) findings of 32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proved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cholesteat

3、om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mainly four findings on HRCT :(1 )abnormal soft-tissue shadows in tympanic cavity 2and mastoid antrum;(2)dislocation and disruption of the auditory ossicular chain ;(3)enlargement of the tympanic cavity and mastoid antrum ,whose bone

4、 borders were sclerosing.(4)The bone erosion of secutum and lateralis wall of tympanic cavity was common early. Tympanic tegment, sigmoid sinus plate, lateral semricircular canal, facial nerve canal etc could be destroyed in late cholesteatoma.Conclusion HRCT features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ch

5、olesteatoma help for diagnosis and has significant value for directing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cholesteatoma; chronic otitis media; high-resolution CT高分辨 CT(HRCT)扫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尤其为早期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准确诊断、治疗以及术式选择、术后随访提供了可靠依据。搜集 20032006 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 32 例,回顾分析完整的临床和 HRCT 扫描资料,探讨其特征性 CT 表现,以期

6、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3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 例(耳) ,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1365 岁,平均 35.2 岁,病程 1 个月30 年。临床表现反复外耳道流脓 21 例,流脓血 5 例。伴听力下降 17 例,重度下降 2 例,失聪 1 例。患侧耳部疼痛 8 例,耳鸣、眩晕 5 例,头昏 4 例。耳鼻喉科镜检发现鼓膜不规则穿孔 10 例,完全破坏 5 例,外耳道软组织填塞 18 例,鼓室内见软组织 8 例。1.2 检查方法 CT 机采用 PHILIPS AURA 型,常规行仰卧轴位HRCT 扫描,扫描基线平行于听眦线,扫描范围由外耳道下缘至岩骨嵴,层厚 1.0m

7、m,螺距 1.0。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常规进行冠状位重建,垂直于听眦线,层厚 1.0mm,不间断重建,范围包括外、中、内耳及乳突。重点观察鼓室盾板骨质有无破坏,软组织病灶形态、范围以及听小骨、鼓室盖、骨性半规管、面神经骨管及乙状窦壁骨质情况。本组病例均未行增强扫描。2 结果( 1)鼓室、乳突窦内充填团块状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软组织充填上中下鼓室分别为 32 例、24 例、15 例,充填后鼓室(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内为 29 例;侵及乳突窦、乳突 31 例;CT 约-34Hu89Hu。 (2)听小骨破坏,其中缺失 16 例,残缺损坏 13 例,移位 3 例。 (3)鼓膜增厚 6 例,上鼓室增宽

8、、扩大 19 例,乳突窦4入口扩大 29 例,病灶边缘骨质硬化 28 例。 (4)骨质破坏:鼓室盾板消失 20 例,变钝 10 例,岩鳞板破坏 12 例,鼓室盖菲薄、欠连续 7 例,累及外半规管 2 例(迷路瘘) 。1 例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裸露。 (5)乳突板障型 23 例,硬化型 8 例,气化型 1 例。乙状窦前位 5 例。合并脑膜炎、脑脓肿 1 例,乙状窦破坏 1 例。本组病例均于术前行中耳乳突区 HRCT 扫描,其中行乳突根治术 30 例,乳突改良根治术 2 例,手术取出物以灰白、褐色为主,术后病理发现角化物及复层上皮组织,诊断为胆脂瘤。3 讨论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程度

9、最重的类型,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常需手术治疗。高分辨CT(HRCT)能清楚地显示颞骨的精细结构及听骨链的病理改变,HRCT 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能准确地显示中耳、乳突腔的病变性质,为胆脂瘤的诊断、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本组术前 CT 诊断胆脂瘤 27 例,准确率约 84.38(27/32) 。3.1 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上多为后天继发性 本组病例均为此类型。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复层鳞状上皮由穿孔边缘向后鼓室或上鼓室、乳突窦移行生长,在炎症细胞和脓液中酶的作用下引起骨质破坏和反应性骨膜增5生,并随病情迁延而硬化吸收。而角化鳞状上皮脱落

10、堆积伴/不伴胆固醇结晶形成胆脂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耳长期持续或反复间断性流脓,伴有听力减退、耳痛、眩晕、耳鸣等症状。结合本组病例凡有上述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胆脂瘤者,采用 HRCT 扫描筛选十分必要。3.2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 HRCT 主要表现 (1)鼓室、乳突窦内团块状及团片状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多位于上鼓室(本组占100, 32/32) 、后鼓室(本组约占 90.63,29/32) ,侵及乳突窦和乳突(本组约占 96.88,31/32) ,CT 值平均 52Hu。因胆脂瘤病变多有肉芽组织(本组占 50,16/32)和鼓室内积液混杂,以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CT 值对定性诊断意义不大。 (2 )

11、听骨移位及破坏,其破坏程度与病程时间有关,早期松弛部胆脂瘤起自prussaks 腔,听骨链外侧不同程度侵蚀、破坏,上鼓室增宽、扩大,当胆脂瘤充满鼓室则听骨链残存点状骨影或完全破坏消失。鼓室盾板在多平面冠状位重建上显示为外耳道上壁与鼓室外侧壁所形成的一锐角。盾板如显示变钝或侵蚀提示早期上鼓室胆脂瘤形成。本组听骨缺失、残缺及鼓室盾板消失、变钝骨质破坏程度严重,提示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对慢性中耳炎病人若发现 prussaks 腔内有软组织病灶,加上盾板变钝或消失,强烈提示胆脂瘤。若无盾板破坏,则与肉芽肿难区别1 。 (3 )鼓室、乳突窦扩大,骨缘硬化 :胆脂瘤可侵蚀骨质,引起骨质破坏,周边可有硬化环2

12、 。鼓膜紧张6部后上部内陷或穿孔形成的胆脂瘤,软组织团块影常位于后鼓室及乳突窦入口,随着病情进展,膨胀性生长的胆脂瘤向后充填乳突窦、乳突,侵蚀破坏骨质,周边形成环形硬化。本组乳突窦入口扩大约90.63(29/32) ,多有硬化表现。上述听小骨、盾板侵蚀破坏和乳突窦入口扩大、骨壁硬化为胆脂瘤的重要影像特征。 (4)骨壁破坏:早期常见鼓室盾板及鼓室外侧壁破坏,后期可出现鼓室盖、乙状窦壁、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等的破坏。轴位 HRCT 扫描能够清楚显示鼓室、乳突窦、乳突及乙状窦等正常结构及病变,发现后鼓室内特别是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内胆脂瘤,有利于术前诊断、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冠状位重建重点观察鼓室、乳突窦

13、、鼓室盖、外半规管和面神经管,对鼓室病变细微征象,特别是盾板的显示为胆脂瘤的诊断,临床决定选择单纯鼓膜修补术抑或乳突根治术提供了依据。分析本组病例术中所见鼓室盖菲薄、脑膜暴露,面神经水平段裸露、外半规管骨质受累表现,提示 HRCT 对上述骨质侵蚀破坏敏感性的局限;以及对乙状窦前位等征象,术前 CT 报告未予重视,值得 CT诊断时特别关注,避免手术误伤。CT 所见硬化及板障型乳突多系不同时期的炎症影响气化所致。由于长期低毒性感染引起骨细胞增生,因而慢性中耳炎的乳突常为硬化型及板障型3 。本组两型乳突共 31 例(约占96.88,31/32)与文献报道相符。7综上高分辨 CT 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是术前、术后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参考文献】1 曹惠霞,胡芙香,王承缘.中耳胆脂瘤-一个特征性 CT 征象.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3):145-147. 2 彭剑,杜小卉,张利亚.胆脂瘤型中耳炎的 CT 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3):165.3 杨军乐,董季平,樊孟耘,等. 慢性中耳炎的 HRCT 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8):577-5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