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230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南九校年高三上学期期第二次联考(语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卷第 1 页(共 14 页)豫南九校20092010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高 三 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项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奖掖磨蹭渲泄铤而走险.赦免修茸收讫警界线.僭越蔓延合笼稍安勿躁.菁华撂下傀儡一筹莫展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女人们却不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我来的!帕里斯:你倘有几分,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杨长雄:抗战时期,跟着学校,上千的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A宽恕 指使

2、仁慈 迁移 B饶恕 支使 仁慈 迁徙 C宽恕 指使 慈爱 迁徙 D饶恕 支使 慈爱 迁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在做业务员时,他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营销区域市场,可现在做经理了,就不那么简单了。B.庭审之初,重庆涉黑案主犯杨天庆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拒不交待犯罪事实,后来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C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D.由于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当微软宣布采取反盗版措施后,成千上万使用盗版Window XP的中国用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滋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学校各处室要认真拟定好

3、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地坚决完成任务。.所谓的“双休日”不仅没有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给他们戴上了新的“紧箍咒”。.由于这次考试试题不难,考试开始30分钟后,就有人陆续交卷离场了。.“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二、(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题57题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何处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卷第 2 页(共 14 页)关于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何处的问题,一直有两个 说法,一 说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附近的隆中,一说在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的卧 龙岗。两

4、地都有依据,襄阳有隆中对作证,南阳以出师表为据。 两地都言之凿凿,皆不容有它;但诸葛亮没有分身法,显然,两个茅庐必定有正误区别。 清朝,襄阳 进士顾嘉衡被任命为南阳知府,襄阳、南阳人都要他对此明确表态, 顾嘉衡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如今就刻于南阳卧龙岗 武侯祠内。中国人大都熟悉三国演义,难免有人想从这部小说中得到正确答案。遗憾的是,罗贯中又将两地混淆起来,在第三十六回中,有三次提到前矛后盾的诸葛亮隐居之处。一处说:“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一处说刘备“ 便具厚币,同关、张前去南阳请孔明”;另一处又说徐庶怕诸葛亮不肯出山,

5、 “遂乘马直至卧龙岗 下,入 见孔明”,为刘备说情。其实,这个问题历史上早已廓清,只是后人少有熟悉史 书 三国志者,故而争论着不该争论的问题。准确地说,隆中在今天襄樊西边13公里的岘山 东麓。诸葛亮所谓的“躬耕于南阳”,原说的是大地理概念,相当于你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南阳一样,这里的南阳是区别于信阳、许昌的大地理概念。当时全国共分13州,荆州是其中之一。荆州(治所在襄阳)下辖七郡,南阳郡是其一郡;南阳郡下辖37县,西南方 邓县是其一县,隆中在邓县地界。所以说,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并没有说错,不在南阳卧 龙岗而在襄阳隆中的 结论也没有错。 东晋习凿齿对此进行了考证,他在汉晋春秋 一书中明确指出

6、:“亮家于南阳之 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南北朝地理学家郦 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肯定了这一说法。 那么,诸葛亮有无可能躬耕于南阳卧 龙岗? 当时,占 领南阳的是 张绣,而他已投降曹操。刘备曾夺取曹操的大后方徐州,曹操 对他恨之入骨,他敢只身去南阳三顾茅庐吗?这无异于投羊于虎。再说,如果诸葛亮远在南阳卧龙岗躬耕,襄阳名士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自然应该这样说:“彼间自有伏龙。”而不应该说:“此间自有伏 龙。 ”显然,卧龙岗躬耕一说不能成立。但南阳卧龙冈已存在了几百年,并有丰厚的文化沉淀,当然就有其继续存在的理由,后人没必要扬彼抑此。 (摘编自新浪读书频道) 、对于文中“襄阳”“南阳”

7、等地理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襄阳即今天湖北的襄樊,南阳即今天的河南南阳。. 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南阳是荆州下辖的一个郡。.所谓的“隆中”,是三国时南阳郡下辖的邓县的一个地方,在今天的襄樊境内。. 三国时,襄阳是一个区域面积比南阳大、行政级别比南阳高、管辖着南阳的地理概念 。、不能作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襄阳”一说的依据的一项是A. 襄阳有隆中对作证。B.清朝,襄阳进士顾嘉衡担任南阳知府时,写了一副有名的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C.东晋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指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D. 襄阳名士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曾说

8、:“此间自有伏龙。”、根据文意,下列判断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卷第 3 页(共 14 页). 关于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何处的问题,由于时代久远,史料欠缺,故而一直一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何处的问题,三国志汉晋春秋水经注三书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本文在回答“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何处”这个问题时,既有史料考证,又有逻辑推理,可谓言之凿凿,无可争辩。.对于社会上“争夺”历史名胜的作法,只要有相应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没必要厚此薄彼。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范文程,字宪斗,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

9、七世孙也。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 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五年, 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世祖(顺治帝)即位,命隶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 图乐业。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

10、入而复返。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女子是图,因怀疑贰。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官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 ”从之。上勤于政治,屡幸内院,进诸臣从容谘访。文程每以班首承旨,陈对称上意。尝值端阳,诸臣散直差早,上曰:“乘藉天休,猥图安乐,人情尽然。 特欲逸必先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不然,乐亦暂耳。”上尝命遣官莅各省恤刑,文程言:“前此遣满汉大臣巡方,虑扰民,故 罢。今四方水旱灾伤,民劳未息,宜罢遣使。”上从之。文程论政,务简要,持大体,多

11、类是。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 ,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 图其像,藏之内府; 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上亲为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宗自将略永平 略: 攻取 B. 诸臣散直差早:“直”通“值”,值班。C.上尝命遣官莅各省恤刑 莅: 到 D. 文程疏谢 谢:感谢9、以下句子编

12、为四组,全部反映清朝皇帝对范文程器重的一项是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 每以班首承旨,陈对称上意 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 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 进诸臣从容谘访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卷第 4 页(共 14 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历经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等多朝帝王,颇受器重,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御书祠堂匾额。B范文程是一位很有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初即位,他便向世祖上言进取中原,江南一平定,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受到嘉奖。C顺治是位勤于政务的皇帝,他常

13、常到内院召集大臣谘商国事,范文程的奏对总是很合他的心意。D范文程退休后仍蒙清帝恩宠,他患病时,皇上曾亲调药饵赏赐他。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特欲逸必先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 人狂。行秋(徐玑)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注:嗾,使。()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 ,徐诗的意

14、境 。(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13、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五言之冠冕”指的是 ,我们学过其中的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写的是_派代表人物_。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 天星教育网,因你而精彩!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卷第 5 页(共 14 页)房宫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22分)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 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 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 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