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SAT考试不管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108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SAT考试不管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SAT考试不管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SAT考试不管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SAT考试不管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门口语培训机构,考生技巧对美国 SAT 考试不管用(太平洋英语 突破口语 免费试学 请搜索“太平洋英语”)近日一则消息广受关注:中国学生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 SAT,只有不到 7%的人成绩达到 1800 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 2000 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 2%。实际上,这则基于2011 中国 SAT 年度分析报告的消息并不准确。这个数字并不是指中国 SAT 考生的分数占比,而是用 SAT 作为工具,在不同年级、学校、城市做数据采集,对于所有接受数据采集的学生用 SAT 来测量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以此得出的“中国学生整体的学术英语水平的分布比例”。媒体引用了去年的报告数

2、字,由此引来很多关于“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批评和担忧。所谓“缺乏”实在是需要一个对比标杆才好谈。如果跟美国学生比较,就 SAT分数本身,并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去年美国学生的平均分大约 1500 分,中国学生的平均分数大约是 1200 分。刨除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差异之外,很难说看出中国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上比较大的差别。但如果跟 SAT 所要考察的能力模型来比较,中国学生的确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研究对 300 名中国学生进行了 SAT 英文原版及翻译版阅读部分的测试。学生被分为两组,每组 150 人。第一组学生测试的试题为 2005 年 10 月份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发布的 SAT

3、英文原版阅读真题中的一节,第二组学生测试的试题为其中文翻译版。通过对中文版阅读试题的分析发现正确率最低的题目类型为模型辨识题。剩下的题目类型分别是写作目的题、主旨题、和观点题,这些类型最终归为“字面义”和“引申义”两大类。通过对于高频错误类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 SAT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的阅读分析技能。这意味着即使学生在做中文版阅读试题的时候,若考生不具备分析能力,同样无法找出正确答案。在难度为 5(1 是难度最小,5 是难度最大)的题目区域中,语言和能力的分量大约是 1:8,也就是说语言虽然是障碍,但是影响非常小,主要的困难还是在能力。当然,很多媒体和专家指出,中国学生缺乏

4、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结论更多的不是通过报告的数据,而是基于广泛的观察得出的。即便在日常教学里面,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美国学生具备很强的创造力,总是尝试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美国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着,一本朝下盖着,据说,哈佛通过这个标志就是要告诉她的师生: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真理,但书本也传播了谬误。而中国学生则总是尝试到教科书中去寻找“正确答案”。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传统的中国教育相对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人文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传统教育模式下用意识形态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替代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

5、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匮乏。而传统的东方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更为讲求和谐、秩序,重视权威,较少的要求学生反思、挑战和争论。这种文化氛围本身也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SAT 考试是一个运行了 80 年的考试,本身的稳定性和科学性非常强。考试设计了倒扣分:SAT 考试的分数计算原则答对一道题得 1 分,答错一道题扣 0.25 分,不答不得分。再根据裸分的总分转换为标准分,由此最大限度降低了技巧和猜题对于分数的影响。在美国 SAT 被看作是跟 IQ 测试一样的能力测验,跟大一和大二的 GPA 成绩,跟大学毕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收入都存在强相关关系。美国顶尖大学用 SAT 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学术能

6、力,用来遴选未来的 CEO 和总统。对于这样的考试,不要奢望存在着某种“技巧”在短期内就获得质的飞跃。有家长和学生提出,要在考前做 100 套 SAT 真题。“题海战术”背后的逻辑是“熟能生巧”,用于提升语言考试的水平(托福跟 SAT 的区别主要在于托福是语言考试,SAT 是能力考试)行之有效,但是用于 SAT 考试并不灵,通常 1800 分或许有可能,但是 2200 却绝无可能。高分还是要靠扎扎实实的提升能力。建立英文阅读习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阅读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核心方法之一,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补充文化背景和人文知识,一举多得。语言再重要,也只是工具,不要为了工具放弃了能力,最终本末倒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