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716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分析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编写说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教材设计的理念到文章的精心选择,都可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教材以人为本,即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本;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最大的亮点是在五个模块的二十个专题之后,增加了以“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为体例的写作教学内容,无疑,它填补了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作文教学在“教材”方面的空白,使一线教师有了些抓手。然而,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

2、题,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以人文内涵为专题) 的制约,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一是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相分离。如六国论 阿房宫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 蜀道难 登高等古诗词后面配的是文学短评的写作。再者,这十九个专题有的介绍某一文体的写作要点,有的介绍某一表达方式,有的介绍某一写作技巧,显然,其编排缺乏序列化、系统性;使同一文体的几个训练点之间也无渐进式的训练关系。另则,在“写作实践”中出示的三至四个作文训练题与“写作指导”的内容还出现了不配套的现象。如在“准确、及时与便捷” (关于消息的写作 )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训练题是

3、“请写一篇咏史的诗歌或散文”和“写一篇读史随笔”等;在“看好处,说门道”( 关于文学鉴赏评论)这一“写作指导”后,提供的作文题是 “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两三个一两百字的片段”和“请以老师们为题写一组片段”等。这些缺憾直接影响到必修课教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有效训练。本书的写作部分整合了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写作实践”的内容,按文体编排,自成体系,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各种文体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每个章节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详尽得法的复习指导,高考典题的探究分析,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等。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三自主” ,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许多人认为,考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

4、练上下功夫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一方面“文体自选”必须有所凭借,如果能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听任学生选择文体,就有可能回避学生作文基本能力上的某些缺漏。 以文体为线索,可以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纲举目张的作文复习思路。 作文备考中的文体训练要体现先“死”后“活”的过程。 “死” ,就是要严格按固定文体进行训练。比如,统一写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典型的散文。第一轮,这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是第二轮作文训练的基础。按固定文体训练,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并熟练地掌握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领,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 “

5、活”,就是灵活,就是各人突出一种文体,掌握一些特色性的文体,如诗歌、演讲稿、戏剧、广告、启事、寓言等非常用文体。这几年高考中,每年都有同学在这方面尝到甜头。有些学校只训练记叙文、议论文等少数几种文体的做法,这种做法实在欠妥。这是由于有的老师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譬如,你培养出一个素质较高,能写散文、诗歌的同学,他不可能写不出像样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诗歌写作训练也有助于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再说2009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章,三“类”文章,不仅仅是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文体。“行到水穷处,坐看

6、云起时。 ”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训练掌握好各种文体的写作,就能从容面对高考作文。第 1 章 诗 歌第 1 练 激 活 我 们 的 诗 情第 2 练 生 成 诗 歌 的 意 象第 2 章 散 文第 3 练 夹 叙 夹 议 , 枝 繁 叶 茂第 4 练 写 难 状 之 景 如 在 目 前第 3 章 记 叙 文第 5 练 恰 当 选 用 叙 述 的 角 度第 6 练 写 出 人 物 鲜 明 的 个 性第 7 练 要 有 描 写 意 识第 8 练 写 出 你 的 真 情 实 感第 9 练 用 墨 如 泼 与 惜 墨 如 金第 4 章 新 闻第 10 练 准 确 、 及 时 与 便 捷第 5 章 说 明

7、文第 11 练 说 明 要 说 得 清 楚 明 白第 6 章 议 论 文第 12 练 鲜 明 的 观 点 是 议 论 文 的 灵 魂第 13 练 让 你 的 认 识 更 加 深 刻第 14 练 为 观 点 提 供 有 力 的 支 撑第 15 练 学 会 分 析第 16 练 让 说 理 更 令 人 信 服第 7 章 文 学 短 论第 17 练 看 好 处 , 说 门 道第 8 章 演 讲 稿第 18 练 演 讲 稿 , 写 给 听 众第 一 章 诗 歌第 1 练 激 活 我 们 的 诗 情训练目的能写充满激情的诗歌。复习指导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体,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激活情感在诗歌

8、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活我们的诗情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寻找诗情。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来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只有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点检一下近百年的新诗史,从郭沫若的女神 ,到闻一多的死水 、 红烛 ,到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 ,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 北方 ,再到舒婷的双桅船有的提倡个性解放,有的歌颂母亲土地,有的关心国家命运,有的体察下层百姓,有的盛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的推崇怀疑批判的思想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

9、了时代的精神。我们可以从人生寻找诗情。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只要静下心来,悉心品味,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情和诗意: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惜别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许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举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别情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它们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是诗歌不竭的源泉。我们也可以从自然这一本“打开的大书”中寻找

10、诗情。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相,蕴含着无限诗意。不是吗?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们无尽的情思、优美的情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活泼流转的审美心灵。闪耀着“诗意的光辉”的世界,终究只为充实而美好的心灵存在。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 ”让我们激活诗情,放歌青春!典题探究 (2008高考四川卷)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灾区人民的坚强

11、,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之士的可佩。汶川地震,我们看到了太多坚强。一位 10 多岁的女孩子,自己用碎砖截去了压坏的下肢这是一个孩子啊,切骨的痛是怎样忍受的?这是怎样一种坚强!这次大地震,许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亲人,成了孤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打击啊!可他们脸上露出的仍是天真无邪的微笑。因为他们选择了坚强,在困难面前抬起了头,擦干了他们泪水。天地无情人有情!人无法比地震更强悍,但却可以比地震更坚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试着想像,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先是一愣,然后会意一笑,为文时情到深处泪自流。但,对这种熟悉透的作文,真还有种下笔容易写好难的尴尬。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

12、是情感的抒发,诗歌体裁都是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对诗歌这种体裁训练得少,绝大多数考生不敢“造次” ,少数有较好的诗歌写作功底、敢吃螃蟹者则收获颇丰。范文引路悲中行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 场无情的天灾袭来, 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 。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

13、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

14、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例文评析这首诗是当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成功的另一原因是作者有着饱满的诗情对人类灾难的怜悯,对人类爱心的感激,对中华坚强的感奋。正如列夫托尔斯

15、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 ”作文训练以北京奥运为题材写一首诗,不少于 20 行。写作指导诗歌主题可以为:赞美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人生感慨(激动、感动、深思) ;爱国情怀;对国力强大的赞美;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没有永远的第一;辉煌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奥运中的和谐;奥运情结写作时,要选好抒发感情的载体意象,恰当运用想象和联想,注意诗歌语言的精炼,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夸张、拟人、象征、反复等。还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注意分段、分行,做到大体整齐、押韵。佳作赏析奥运梦想奥运 曾经在多少代人的心中燃烧过希望 曾经在多少代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 因为这个梦想 有炽热的情感 有跳动的脉搏 有奔涌的热血 有咸涩的汗水 每一个路标都刻下关于梦想的预言 因为这个梦想 把失落交给曾经把彷徨还给昨天 把汹涌的光热把激昂的声音纳入胸怀 每一个时刻都印证着关于梦想的誓言 因为这个梦想 用微笑迎接闪电用坦然面对狂风 心底不息的永远是那一炬炽热的火把 跳动的火焰里折射着生命的光辉 终于 在世界领奖台的镁光灯前 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升起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遍遍铿锵奏响 激动的泪水也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