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654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庄中学2011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 第 1 页 共 8 页李庄中学 2011 年春期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月语文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 (每小题 1 分,共 8 分)、人生自古谁无死? 。、长风破浪会有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我国的信息化产业起步晚,发展快,有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的 , 之势。、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 3.14 事件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中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作答)、 与朱元思书中既表现江水随山形而千回百转,又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

2、闲适心情的句子是: ,。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充分体现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 !2、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分)相形见绌( ) n( )名颔( )首低眉 ji( )责3、下列加点词句使用不当的是() (分)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B、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D、 “五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人在各风景区水泄不通,热闹非凡。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分)A、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B、改革开

3、放 30 年来,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C、奥运会向全世界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D、有没有良好的班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5、用符号给下列句子划分句子成分。 (分)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 县 乡(镇) 校,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八年级 第 2 页 共 8 页6、给下列成语各配一个与之能形成对偶(对联)关系的成语。 (分) 守株待兔 雪中送炭 瓜熟蒂落 7、仿照句式,续写一句话。 (分)我们欣赏清洁工,是他们顶着严寒酷暑,为我们创造出舒适的空间;我们欣赏白衣天使,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支撑起健康的蓝天;我们欣赏 , 。8、

4、请你在“母亲节”这天为妈妈编写一条手机短信,表达你的祝愿。 (30 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 (2 分)9、综合性学习。 (3 分)55 岁的陈晓兰原是上海一家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的活动,被她揭露的各种假冒医疗器械达 20 多种,其中 8 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 10 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第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有同学根据陈晓兰的事迹,出了一副上联,请你以对出下联。上联:弱女子良知在心,清清白白做人;下联: 陈晓兰在打假的道路上行走得非常艰难,触犯了领导、同事的利益,背负起医界“叛徒”的罪名,顶着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

5、压力,冒着以身试药的风险,忍受着失去医生岗位的艰辛。但她表示,这条路仍会坚持走下去。请你给她发送一条手机短信,表达你对她的崇敬和支持。: (1 分)二、 阅读理解(35 分)借你一个微笑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 58 分。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我可以马上答

6、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 ,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二句话。 八年级 第 3 页 共 8 页“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

7、,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您。 ”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

8、路后,我才橡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 ,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 4 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一一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11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一一这也

9、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12皮鞋。只有一个一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 ”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13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14)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15)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

10、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16)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20、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2 分) 答:_ 21、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2 分) 答:_22、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作答。(3 分) 答:(1) _(2) _23、作者在第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八年级 第 4 页 共 8 页差不多了” ,而在小说结尾却

11、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 24、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3 分) 答:_ (一)大树不必进城(分)今年春天,山东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改造,从乡下采购大树 6400 余棵,胸径大都在 30 厘米以上,平均每棵 1 万元左右,其中从湖北省挖来的一棵白蜡树收购价高达 22 万元。无怪农民自嘲:“城里人不稀罕俺,可俺家的树有了城市户口。 ”据调查,我国有些城市中,新建的广场、马路两旁,许多“缺胳膊少腿”的大树、甚至古树凄凉地站立着,虽然有一些萌出了新枝条,但也有的干脆成了枯树。例如,贵阳市为了争创国园林城市,采取“大树进城”的绿化方案,从农村或林取大量购买已经长大成林的树木。短短两年,几万棵大树(含古树)涌 进贵阳。可好景不长,大树进城后开始成批死亡,死亡率超过 70。据悉,还有某市要实施“万棵大树移植工程” ,目的就是要消灭“城区内无大树的历史”,而他们的目标竟是用 23 年的时间从乡村移植大树 30 万棵!这种做法多像一幕“以邻为壑” (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沟壑,比喻嫁祸于人或把困难、问题推给别人)的荒诞剧!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的土壤 、土中的生物、树下的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