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471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学生心目中对事物最本色的认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观察,尊重他们的体验,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写作,让学生在“本色作文”中表述自己独特的语言。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写话有明确规定:“对于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说,在小学低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进行作文前的准备是当

2、前素质教育非常必要的,这将为中段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避免中段学生因初次接触作文而导致的害怕心理非常有用。所以,教材中三年级开始的起步作文,我们老师已经从一、二年级开始练笔了,而且家长们也很重视。但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在课堂上说话很多同学还是词不达意,写作文更是一件难事,加上许多老师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孩子,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大致有:1、教师的要求过高。作为教师,肯定希望学生的习作能够上档次,所以往往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断地指出;内容不够具体呀,语句不够生动呀,重点不够突出呀等,看到的都是不足和问题。其实,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看到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朝

3、前走时,都会禁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在批改或讲评时都要以鼓励、欣赏、宽容的目光看这用文字走出的表现人生的第一步。2、教师的讲评太少。一篇习作写完了,如果没有讲评,那写作的效果至少差一半,甚至还要多一点。那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反馈,更重要的是一种肯定,学生很看重。无论给学生看多少文学名著,听多少优美词句,那都是很遥远的。而学生自己的习作那才是最贴近生活的。3、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捕捉不到生活中的亮点。作为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们一般以仿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为主,并加上生活日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仿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还感到有一些话可写,但总觉得孩子们对我们身边每天

4、发生的新鲜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悟不到平常事中的不平常,捕捉不到亮点,常常觉得没有自己心动的东西。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喝喜酒、去肯德基之类的事情,他们只会写几点去,怎么去,什么时候回来这样的流水帐。 2、阅读和积累不够,差距大。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由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孩子们的阅读积累情况相差很大,造成孩子们的写作水平相差很大。有的孩子不但能写出有条理的、具体的作文,还能在布局上、用词上有所研究,但有的孩子能写通顺就十分不错了。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觉得我们低年级写作最大的任务:除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模仿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5、,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对写作语言有所积累,有所内化。其次,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培养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不同角度多积累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1、观察想象,留心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平时,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精神活动方式,有的学生喜欢整体观察,有的善于观察局部,有的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的爱由此及彼展开想象,有的则常突发奇想,我肯定并关注他们的发展,并常引

6、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和物,鼓励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如:可观察季节、节日或天气变化;可观察周围每个同学的性格爱好脾气,观察任课的每个老师的个性语言,观察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态度;也可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植物或动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因此,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要带上耳朵仔细听、带上眼睛留心看、带上脑袋多思考,带上纸笔多记录,让他们感受生活中 “色彩斑斓” 的独特。2、背诵品味,积累内化学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语言,需有充分的语言储备,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为写作打下基础;课余,我鼓励孩

7、子们坚持课外阅读,每学完一篇课文,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精彩片断等,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采蜜本”里。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并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由于学生年龄小,所以我一开始着重做好指导工作,主要指导:记些什么,这可以是好词佳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名人名言等;该怎么记,要求在书中圈圈、画画、点点,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我在教学 语文园地一 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文中一个句式像来说话。学生踊跃发言,佳句很多。如:孔雀的尾巴像一把五彩缤纷的大扇子;树林里的蘑菇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等。我及时鼓励学生

8、把这些好句摘下来。“课程标准” 特别强调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此还有量化的规定。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以故事会、古诗赛、查阅资料、收集名言警句等各种形式积累素材。如果遇到这堂课任务不是很重时,我就在黑板上抄些好词佳句,让学生读读记记,并让他们思考这些词句可以用来描写什么,当然经常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积累。充分利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仿写,使其通过积累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二、多种途径勤练笔1、说后写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

9、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的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教师可以把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写出来。也可以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故事会” 、“小小新闻发布会” 、“最有趣的事”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2、玩后写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

10、写下来。如:多数学生喜欢跳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跳绳动作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跳绳的不同玩法写出来。学生喜欢跳绳,喜欢做这项活动,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会跃然于纸上。3、学后写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老师可以安排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1)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能让学生续写的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和纸船、动手做做看、坐井观天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

11、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2)随文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文学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学习作文作诗的方法,他们先作“依样画葫芦”的“葫芦文”,然后逐步地“师其神,不师其貌”,最终实现由模仿走向创造。古人作诗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更要这样,要从模仿范文起步,以给他们一根有力支撑的拐杖,支持其不断向前探索。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模仿好的文章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可以仿写文中的短诗、

12、长句,也可以仿写人物、画面、活动。(3)随文改写。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4、看后写现行的小学课本都配有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及积累运用中的看图说话, 还有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等都是小学生写话的好材料。在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看整体初步感知;看部分分清主次;看顺序理清思路;统领全图展开想象。学生掌握了看图的方法,教师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会把图中的内容有重点的、有条理的写下来。生活中,我们尽可能的鼓励让孩子和家长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生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