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8456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方》等四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似数导学案蓬安第二中学校 谢代勇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利用自学时间预习课本 P45-46,将重点内容及未弄懂的知识在课本上做上记号;2、合上课本,限时 25 分钟完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能根据近似数的不同形式确定其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应用。重点:近似数的求法,精确度有效数的确定难点: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确定一、自主学习:1、回顾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 3 (精确到个位)3.1 (精确到 0.1 或精确到十分位)3.14 (精确到 或精确到 )(精确到万分位或精确到 )2、近似

2、数(1)生活中有的量很难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出来,我们称这个有理数为这个量的近似数。如长江的长约为 6300,这里的 6300就是近似数。因此,我们把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2)304.35 精确到个位的近似数为 。(3)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 0.01,精确到百分位等说法的含义相同。按括号要求取近似数 12341000(精确到万位)2.715 万 (精确到百位)(4)有效数字:在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中,从一个数的左边 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

3、字都是这个数的 。例 1:近似数 0.03050,最前面的两个 0 不是有效数字,而 3 后面的 0 和 5后面的 0 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 a ,有效数字只与 a 有关,如 3.1210n的有效数字为 3,1,2。510当近似数后面有单位时,有效数字与单位无关,只与单位前面的数有关,如 2.35 万,有三个有效数字为 2,3,5。所以按照有效数字个数的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如:1.80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1.8。例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0.01020 1.20 1.50 万 -2.30 410例 3:用四舍

4、五入法,按括号要求取近似值607500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0.030549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注意例 2 中和的精确度的确定:对于 a 精确度由还原后的数字 a 的末位数字所在的数位决定;10n对于含有文字单位的近似值,精确度也是由还原后的数字中近似数的末位数字所在的位数决定的。二、交流合作对于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 1.30 万与 1.30 的有效数字与精确度是410否相同?三、学习致用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和数和取近似数0.00356 (精确到万分位)1.8935 (精确到 0.001)61.251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9070000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976000 (精确到万位

5、)5.402 亿 (精确到百分位)2、下列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0.45060 2.40 万 36 亿 2.180 4.0351010四、当堂检测:1、4.0076 精确到 0.001 后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2、把 3.8945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为 。3、将 272500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为 。4、近似数 1.5 万精确到 位。5、近似数 3.14 精确到 位。4106、近似数 9.80 千克精确到 克。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用导学案蓬安第二中学校 谢代勇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熟悉其法则,

6、预习 P36 的例 8、例9,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目标: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体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应用。3、克服运算错误,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享受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自主学习(一)回顾:1、小学学过的数的四则运算的顺序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二)导学: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如无括号应按照 _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里面的。(2)运算顺序的规定详细地讲就是:先算_运算,再算低级运算;同级运算在一起时,按从_的顺序计算。(3)在混合运算中,除遵守以上原则外,还要注意灵活使

7、用运算律,使运算准确快捷。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高度、行程、营销决策等。3、比较复杂的有理数的计算可使用计算器。二、合作探究1、计算: ;7 ;283()(1)0.254 ;12()30652、小华家买了一辆轿车,他连续 7 天记录轿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以 30为标准大于 30的记为正,小于 30的记为负,正好 30的记为 0,得到的数据分别为(单位:千米)8,517,38,612(1) 、请你使用所学知识估计小华家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轿车行驶的路程。(2) 、若每行驶 100耗用汽油 7 升,汽油每升 5.6 元,试估计小华家一年(按 12 月算)的汽油费用。三、

8、学以致用1、计算 3(4)287; ()(5)6; 234()(0.2);4 1()231);652、气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 100 米,气温就降低 6,如果现在地面的气温是 27,那么 800 米的高空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四、能力提升:已知 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 的绝对值是 1,x求 的值。(1)()xabcdx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1蓬安第二中学校 谢代勇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学生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时间 20 分钟学习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

9、方的运算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难点:乘方的运算一、自主学习:1、复习加顾: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多个不为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2、导学:(1)一般地,几个相同因数 相乘,即 ,记作 ,读作 a.a求 n 个相同因数的 ,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 在中, 叫做 , 叫作 。当 看作 的 次方的结果时,anna也可读作 。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 5 就是 5 的一次,即 ,15指数为 1 通常 不写。(2)警示: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 ,即求 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n幂是

10、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 ,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3)拓展:底数为 ,0,1,10,0.1 的幂的特性:(n 为正整数) (n 为整数)(1)nn1n0(1 后面有_个 0), =0.0001 (1 前面有_个 0)0.1(4)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5)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6)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二、合作探究:1、计算:20()5()383(5)

11、41()24(0)3(2)232、 ;2()2_3、已知 n 是正整数,那么 , (1)n21()n4、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有理数是 。A、正数 B、负数 C、0 D、任何有理数5、平方等于 9 的数是 ,立方等于 27 的数是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三、学以致用:1、把 写成乘方形式 。3()42、计算: , , 22()32()3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29()37()229()4D、 3784、若 ,则 29xx若 ,则 37四、能力提升:n 为奇数n 为偶数1、计算: 2345678910222、 ,23_3、观察下列数,根据规

12、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 ; ;_;第 2010 个数是_。1458716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2蓬安第二中学校 谢代勇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先回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自学教材有理数混合运算部分,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预习时间 20 分学习目标: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重难点: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2、加入乘方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二)导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3、顺序:(1)先 ,再 ,最后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 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方法规律:(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 级运算。运算顺序是:先算高级运算,再算 运算;同级运算,再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2)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三)完成 P43 例 3 及 P44 的练习二、合作探究1、计算:(1) 314(2)(2)45(2)22 331()674(-)(3) 323235194()()()45-2、观察下面行数: -3, 9,-27,81,-243 ,729, 0,12,-24,84,-240,732, -1,3,-9,27,-81,243,(1)第行数有什么规律?(2)第行数与第行数有什么关系?(3)第行数与第行数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 10 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