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8429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理数”概念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由 引发的学生认知错误与老师纠错方式不当的反思27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第三中学(523323) 杜咎一、初中二年级无理数某老师公开课教学片段呈现用 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概念实数概念老师出示一组练习,其中一题2是:下列各数 、0、 、 、 , 、 ,其中无理数有哪几个?783642学生练习完后,老师提问时有部分学生认为 是无理数。7师:(很惊讶地问) 怎么会是无理数?2生:(有五六个学生同时回答)用计算器得 ,它是不循环的,因23.1485而它是无理数。师:分数和整数统称有理数, 是不是分数?7学生齐答;是。师:所以 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因此,这里的无理数有,共 4 个。27课堂回复平静

2、。二、学生认知错误的原因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忽视了“ 是分数,分数就是有理数” ,这样的简单事实,走弯路用计2算器验证 是否循环小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本节教材及数的概念在初一、初二的编27排体系本身有缺陷,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以“教教材”的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以“课标”为依据对教材做必要的开发。教材(华东师大版,以下同)分四个层次向学生说明无理数的概念:用计算器求得,结果显示 ;再用计算器计算 ,21.42356 29.1412356. 只是接近 2;用计算机计算 ,得小数点后 870 多位都不循环,于是得出结论: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学生心中会有一点凝问,870 位后会不会循环?) ;类

3、似的 , 等35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能等于 2,教材这样编排突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符合新课标精神。但这里只是强调“无限不循环就是无理数” ,所以学生认为经过验证是无限不循环就是无理数,因而就有用计算器将 化为小数的冲动。但根本原因7在于:第一,学生还没有形成“分数一定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不一定能化成分数”的共识。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形成的理念“分数、小数”是两类数,并没有深切的认识到像这样“2”的本质意义。甚至很多学生只知分数化小数是用分子除以分母,但对.310.75,34小数化为分数并不熟练,八成左右的学生只会用这样的方法: ,把一些

4、简7530.14单小数为化为分数,教材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思想与方法,这就更加淡化了学生对“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第二,在初一学习“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时,只是通过举例把“小数统一在分数内” (教材七年级上“有理数”第 18 页) 。给学生的认知错觉是“小数就是分数,分数就是小数” ,无形中掩盖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第三,学生对“小数、循环小数”概念的学习是在小学完成的,初一没有明确区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材(初二上第 9 页)只是举了 3 个分数化小数的例子,没有做进一步说明。第四,对于“无限小数”学生没有数感。尽管从小学

5、就开始用圆周率 ,但并没有强调它的无限“不循环” ,学生只知 是“无限小数” ,近三成学生不能正确区分“ 与 3.14”。因而学生对“无限不循环小数”实际上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甚至对“无限循环小数”的认识也仅仅只是“知道” ,还不能“确信” 。 新课标.1203,6 326.0,1.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编写者应在“无理数”概念前让学生对“无限小数”有必要的、足够的感受,这样的铺垫符合螺旋上升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无理数、实数”概念的全面理解。三、对老师纠错方式的分析首先,老师没有对这几位同学的探索精神给予肯定,是对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无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助于学生生命尊

6、严的提升。能用手中的计算器验证是不是循环小数,从而以“循环与不循环”作为判定的标准并没有错,思路有正确的27一面,在学习上有主动性的学生才会有此思路。 其次,老师对学生错误的讲评切入点是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也不符合新课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任”的精神。老师也许认为“ 是有理数,是常识” ,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偶27然的错误后面潜在的概念不清。只告诉学生“ 是分数,所以是有理数” ,并没有抓住学生错误的根源,学生错误的根源是“ ,不循环” 。因此老师在纠正学生3.14285错误时的切入点是不恰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葬送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对这一课堂意外的处理至少有二种处理方式:1如果的确课堂时间紧,老师

7、可先在黑板上列除法竖式 师生共同做除法,向72学生展示 是否循环(实际上在小数点后第 12 位就能清楚的看到循环的特征) ,不仅让27学生明确 是循环小数,而且要明确计算器上为何看不到循环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二者必居其一。分数是有理数,是有理数就一定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纠错过程3的一个关注点,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是无理数) 。272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最好将对这一错误的探究权力交给学生,纠错过程应该让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老师可先不做结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是不是不循环小27数? “小数是有理数”对吗?

8、 “小数是无理数”对吗?小数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讨论后再请几个小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老师把学生的思想归结在一起,引导学生列出下表:有限小数 有理数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产生想法和发展想法的地方,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你的思想点燃我的思想,而我的思想又可能丰富、深化或修正你的思想。四、教学反思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必然包含不完善的推理、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间断性,老师在课堂上要能及时捕捉学生有价值的错误(有些错误是课前难以预料到的) ,这些错误就是很好的“问题情境” ,能生成一些新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其在纠错的过程中,自主地发

9、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肯定能掀起一个有意义的高潮。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出错,老师往往以时间紧为由,不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要么让学生课后找他讨论,要么直接把正确的解法告诉学生,然后为了巩固这种解法,教师要求学生做一次简单的变式训练(知识点及表现形式完全相同) ,重复再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更没有发表自己观点、提出问题的机会,抹杀了学生难得的灵性,导致学生头脑中机械的成分越来越多,而思辨的成份越来越少。实际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错误是个难得的教学资源,稍纵即失。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往往是学生在新旧知识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上出现了错误“同化” 。这种错误形成

10、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的事实,就像亲眼见到的交通事故一样逼真,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用部分学生的错误引起其它学生的认识冲突,刺激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索的欲望,借机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这样既能体现新课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又能体现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唤回学生的自信。 因此,发现、捕促错误,关注、利用错误,体现着教师的睿智、教学理念与实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概念性错误、思想(认识)性错误出现时,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简单处理(如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应该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或让学生再次探究,在探究中找答案并解决问题;或组织讨论,在思想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参考文献:1 陈柏良。一堂难以释怀的公开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6) 。2 王建磐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八年级(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作者介绍:杜咎(1965 ) ,男,1989 年大学本科毕业,先后任教高中数学、初中数4学,多次获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课改实验先进教师。另附联系方式:家电:076986606827。手机:13528556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