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040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A的营养学基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 610581651维生素 A的营养学基础(一)维生素 A的分类维生索 A(vitamm A)又称视黄醇。天然存在的维生素 A有两种类型:维生素 A1与 A2。前者主要存在于海产鱼肝脏中,后者主要存在于淡水仇中,共生物活性仅为前者的 40%。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 A相似的化学结构,能在休内转化为维生素 A。已知至少有 10种以上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可转化为维生索八,故又称之为维生素 A原(pro-vitamin A),其中主要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胡萝 I、求和隐黄素 4种,以 胡萝卜素的活性最高。(二)维生素 A的生化代谢维生素 A和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在小肠中与

2、胆汁和脂肪消化的产物一起被乳化,由肠粘膜吸收。因此,小肠中足够的胆汁和脂肪量是其吸收良好的重要条件。维生素 A为主动吸收,需要能量,速率比胡萝卜素要快 730倍,摄取维生索 A后35小时,吸收达到高峰。维生素 A参入乳糜微粒由淋巴细胞输送到肝,由肝实质细胞摄取。一部分维生素 A由实质细胞转入脂肪细胞(1lpocyte)储存。这种细胞中有许多脂肪滴,如维生素 A摄取量大,这些脂肪滴即大而多;维生素 A摄入速度很快,与脂蛋白的结合已达饱和,山可以酯的形式进入血浆中。高蛋白膳食可以增加维生素 A的利用,肾脏内也能储存维生素 A,但共量仪为肝的 1%。影响肝脏储存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摄入量、机体的储存

3、效率以及被储存的维生素 A释放的效率。此外,它也受膳食构成与内分泌的影响。当靶组织需要维生素 A时,维生素 A从肝中释放出来,运输至淋巴组织。这个过程首先将肝内储存维生素 A酯纤酯酶水解为醇式,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m,RBP)结合,再与前白蛋质(prealbumln,PA)结合,形成维生素 A-RBP-PA复合体后离开肝脏,经血流入靶组织;靶组织的细胞膜上有 RBP的特殊受体,可与 RBP结合,并将维生素 A释放出来,维生索 A即进人细胞内、游离的 RBP由肾皮质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氨基酸。维生素 A的分解代谢,可能先由视黄醇氧化转变为维生素 A酸,再进一

4、步环氧化或扦基化。肝内储存的及摄人的维生素 A都可补充到需要维生素 A的靶组织中去。因此,肝内维牛索八储存量能影响维生素 A的代谢率,储存量高,代谢率就高;摄入量高,代谢率也高。(三)维生素 A的主要生理功能维生素 A具有维持正常生长、生殖、视觉及抗感染的功能,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1.维生素 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眼的光感受器的视网膜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这两种细胞中部存在着对光敏感的色素,这些色素的形成和生理功能均有赖于适量维生素 A。如杆状细胞中的视紫红质(rhodopsin)就是一种由成为视蛋白(opsm)的糖蛋白与红色 1l,顺式视黄醛所组成的:复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 6

5、10581651合蛋白质;这种在视网膜内对光敏感的色素如果合成不足,则可产生夜盲症以至于全盲,另一方面,由于维生素 A的缺乏引起角膜变成不透明,在人类,夜盲(即在暗处不能看到物体)是维生素 A缺乏的早期症状之一。轻度缺乏可能只表现为暗适应时间延长。何渭暗适应,即进入暗处,因对光敏感的视紫红质消失,故不能见物,但若有充足的全戊式视黄醛,则可被存在于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视黄醇异构酶(retinol1Solnerase)异构化为 11顺式视黄醛,并再与视蛋白结合使视紫红质再生,恢复对光的敏感性,从而能在一定照度的暗处见物。暗适应的快慢决定于进入暗处前照射波的波长,强度和照射的时间,同时也决定于机体内维生

6、素 A的充足程度。故检查人群的暗适应时间,可大致了解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2.维生素 A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有关维生素 A可能影响粘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粘膜的正常结构。机体的上皮组织广泛分布在各处,其中包括表皮及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腺体等组织。在维主子 A缺乏时,可以引起上皮组织的改变。如腺体分泌减少,上皮干燥,角化以及增生,最终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功能性障碍。维生素 A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及骨骼发育,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骨细胞的分化、维生素 A缺乏对骨生长影响的主要表现是骨骼中的骨质向夕:增生,而不是正常地生长,从而干扰邻近器官尤其是神经组织。正常骨的生长需要成骨细胞和破

7、骨细胞之间的平衡,但维生素 A缺乏时这种平衡被破坏,成骨活动过盛而出现上述病变。3.维生素 A缺乏也可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机制可能是维生素 A缺乏引起多种酶活性下降,其中有些是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另外,也有人认为维生素 A与生殖的关系是与其对生殖器官上皮组织的影响有关。缺乏时可以影响雄性动物的精索上皮产生精母细胞和雌性动物的胎盘上皮以至于影响胎儿的形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维生素 A及其衍生物有防癌作用,正在深入研究维生素 A对机体活性分子的作用,对 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等。(四)维生素 A的需要量与供给量维生素 A过去以国际单位 IU表示,现在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1ug 视黄醇当量(RE

8、)=1ug维生素 A,1000IU 的维生素 A相当于 300昭的视黄醇。人体对维生素 A的需要量取决于人的体重和生理状况。儿童正当生长发育时期,乳母具有特殊的生理状况,需要量均相对较高。中国营养学会在 1988年提出的每天视黄醇当量推荐供给量:婴儿为 200RE,儿童 l3岁分别为 300、400 及 500RE,51()岁为1000RE,成人(不分性别)为 1000RE.,乳母为 1200RE。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机体对维生素 A的需要量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每日摄人(650012000)RE 达一个月以上时,有可能引起中毒症状的出现。因此,维生素 A的正常供给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差距是很小

9、的。在 2000年 1()月北京召开的全国营养学代表大会卜,在总结以往工作调杏基础上,提出中国居民维生素A推荐摄人量(RNI)。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 610581651为了确保绝大多数人维生素 A的摄人量不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国营养学会初步推荐维生素 A(不包括胡萝卜素)的 UL值(可耐受最高摄人量):成年人为 3000ugRE,孕妇为2400ugRK,儿童为 2000ugRE。(五)维生素 A的食物来源1.维生素 A的食物来源维生素 A的食物来源,一是动物性食物,以动物肝、未脱脂乳和乳制品以及蛋类的含量较高;二是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以绿色、黄色蔬菜的含量为最多,如菠菜、草头,豌豆苗、韭菜

10、、红心甘薯、胡萝卜、青椒和南瓜等。2.维生素 A的吸收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平均吸收率为摄入量的 1乃,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的转换率为吸收量的 1/2,因此,胡萝卜素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系数为 1/6。考虑到胡萝卜素的利用率不很稳定,因此建议供给量中至少应有 I/3来自视黄醇,其余 2/3为胡萝卜素,(六)维生素 A的营养状况评价1.个体维生素 A的营养状况个体维生素 A的营养状况可分为 5个等级:缺乏;临界状态:适当;过量;中毒,除了缺乏和中毒以外,其余三种均无临床症状,在临界状态,机体不显示缺乏体征,但可能有些下降的生理反应,如免疫反应。临床上膳食中维生素 A长期缺乏或不足,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

11、及夜盲症。然后出现一系列上皮组织异常的症状,如皮肤干燥,形成鳞片,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异常粗糙等,总称为毛囊角化过度症。这些症状多出现在上下肢的伸肌表面、肩部、背部、下腹部及臀部的皮肤。上皮细胞的角化不仅出现在皮肤,还发生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器官的粘膜,以及眼的角膜和结膜上。其中最显著的是眼部,因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的退变,泪液分泌减少而引起的干眼病、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角膜皱褶和毕脱氏(Bttors)斑。2.常用的评价维生素 A营养状况的指标(1)血清维生素 A含量测定:成人血清维生素 A参考值含量为 3090lg/10()m卜若12g/100m1,即可出现

12、缺乏维生素 A的临床症状。但有时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 A,其营养水平已极差,肝脏中维生素 A储存量已大为下降,而血清维生索 A含量仍可维持正常一年以上。肝脏储存维生素 A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反映在血清维生素 A的水平,以及缺乏后该水平的持续时间可有很大的不同。血清维生索 A含量极低,可以确定为维生素 A营养不良,但血清维生素 A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并不能肯定维生素 A营养状况一定良好。(2)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现场调查时可采用,但要注意,有些其他因素也能降低暗适应能力,如视神经萎缩,色素性视网膜炎,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血糖过低和睡眠不足等。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 610581651(3)血浆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近年来有人认为血浆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可反映人体维生素 A的营养水平。研究发现,健康儿童和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血浆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与血浆维生素 A含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