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7875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之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胶州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组 杨霞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熟悉此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二、教学重难点总结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三、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荷花淀和祝福 ,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2. 印发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题,并对小说 午后的故事和乌米的主题进行解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2 分钟)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依据以往经验,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会扣住哪些方面设题?(生回答: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和主题)下面我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来阐释这四个

2、考点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小说的人物看做是演员的话,那么故事情节就应该是(学生回答:剧情)主题就是演员通过剧情来传达给我们的思想,而环境就应该是演员表演,剧情展开的(学生回答:舞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知道,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着重为我们展示一幅社会风俗画,而自然环境描写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风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风景画的角度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类试题,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思路。二、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5 分钟)(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问:回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

3、两个文段在小说中的作用。例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例 2: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参考答案:例 1、 (1)渲染了小说凄冷、悲凉的气氛,衬托出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2)文中多处对“风雪”的描写,推动了

4、故事情节往前发展,也暗示了人物性格的转变。例 2、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学生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2、营造氛围或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3、暗示人物命运/故事情节/社会环境4、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揭示/深化主题(三)讨论、明确:给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分类就“自然环境”本身来说:交代时间、地点或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就“人物”来说:暗示命运,烘托形象,衬托 心情就“故事情节”来说:推动,暗示,铺垫就“文章主旨”来说: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深化主题“工欲善其事

5、,必先利其器” ,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磨好了 “刀” ,接下来,让我们小试牛刀,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三、实战演练,探讨解题思路(一)生快速阅读小说午后的故事 ,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衬托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二)学生整理自己的答题思路(三)师生合作讨论、明确答题思路:明确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抓景物描写的特点联系人物、情节和主题,确定答题指向形成规范的文字表述四、高考链接 08 浙江卷乌米(一)生快速阅读小说乌米 ,按照前面总结的答题思路,完成学

6、案上的问题1、学生朗读他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出其特点2、明确答题指向,形成规范的文字表述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指向环境(1 分)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指向人物(1 分)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指向人物/主旨(1 分)五、课后巩固乌米一文中,除第五段外,还有多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段,任意找出一处,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将答案整理在导学案上。课后反思:最近,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不断的调整课堂结构和复习方式,以期能在一轮复习中取得好的收效。结合这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首先,我紧紧的把握住了一轮复习的基本原则考点从课本中出。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入手,先自主总结答

7、题思路,然后带着问题和思考听课,收获要比单纯地听老师讲要好得多。其次,课堂上,我精选案例,侧重引导学生总结答题规律和思路,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老师只是适时地给予点拨,将学生未能吃透的点予以挖掘。达到了精练一个,举一反三的目的。再次,所有的一切,最终指向就是高考,所以,我课堂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拿高考题让学生练手,看看在有了明确思路的前提下,学生的解题能力究竟能不能得到提高、最后,导学案的使用也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我按照前面的思路,精心地设计导学案,按照内容进行梯度排列,先易后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不足:首先,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类这个点,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放到预习案上会更加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其次,在学生具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未能提醒学生其作用并非单一的,要多角度去思考。学生虽然在做题中可以考虑到这点,但对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有欠缺的。最后,课堂语言还是不够精炼,还需要净化。要做到该说的一个字都不漏下,不该说的要惜字如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