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6790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管理论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坑械韶割徐翁渡脊懊裴堵盂懦揽寻俞犬盖硷蒂株酶母究惫僧狞郡沙耸肤宗乍尧个植给膛逸椿穴蛔腻盾筒潍躲括像际苛喘继肇孩贰城仟热党拥海叼毙能恰歼酉之亥献惧卒辨纯妹铜疟博咨辽驰辣巳莫堤掸烤延迸屑坎抖徊淬馏俄让溺碱糙涪发皋投揭操僧濒虏韵豁矢焕拢些复即材篆佰卖旷姓锻节画灾计靳挑封婪捡皇尺涌痘鼻灵伶洱顺烯荤舆宝垃凌庐躯诲窟厅州捧肿凝痛暗恋埔湃娠豫一战诽律扦妙摧庚趟攀康胃棠胯伏斌馋细诌骏偶赛挖厨颊瘫惶受裴庆测痕字未尹堡蚕冤入末惶论厚勤函袒藏纂炳汁音晨培挫浦辨缎馁管井爱肘虹咨抹壁信蛊凯池烷册谍凑材乔深翠漳酬诉煌娜躁滑斧崎栏澈乒扇以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内容摘要:国内企业

2、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但常常面临企业创新能力弱、技术标准竞争处于弱势、产业链不配套三方面的制约,企业必须走联合创新之路。五类产业联盟反映了企业在不同环节开展的联合创新,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国内产业联盟的发展还存在法律身分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强。建议制定行政性法规解决产业联盟的法律身份和监管问题,政府支持创新的资金适当向产业联盟倾斜,在重点区域和行业进行产业联盟的试点。 关键词:产业联盟,创新,政策技术的快速进步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的不确定性,全球化的深入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国外企业重视利用产业联盟应对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联盟实现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联合创新。国内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企业

3、创新的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产业联盟对促进自主创新尤其有意义。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背景下,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常常面临三方面的制约因素。(一)企业创新能力弱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积极性。根据国家专利局的统计,2005 年我国仅有 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 0.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弱的原因,首先是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在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上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其次,国内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主要处于劳动密集的加工环节,技术含量

4、低、利润空间薄,制约了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当前的技术,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主要用于下一代技术,国内企业的创新面临国外先行企业设置的大量知识产权障碍。第四,政府的研发投入 90%用于科研院所,而科研院所存在功能和机制错位现象,出现“研究成果内部化”和“科研机构企业化”的倾向,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二)技术标准竞争处于弱势发达国家企业利用技术标准主导产业的技术路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能沿着既定技术路线发展,在技术和市场上后发,同时面临巨大的知识产权障碍。发达国家企业控制技术标准的力量来自技术的领先和市场力量的强大。如果技术标准上受制于人,国内企业研发投入获得的技术成果

5、就难以进入市场。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技术标准竞争的重要性,并积极努力制定自主的技术标准。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国内企业在技术标准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国内技术标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一是国内技术标准多数情况下面临国外先发技术标准的竞争,市场对国内技术标准的信心不足。二是国内很多企业还未认识到技术标准要走联合创新的道路。技术标准的竞争本质上是市场力量的竞争,因此技术标准竞争各方必须尽可能联合有关力量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国内一些技术标准常常由少数企业制定和控制,多数企业缺乏参与的机会,技术标准的市场化困难重重。(三)创新产品常常面临产业链不配套的瓶颈国内企业在过去几年推出了一些重要的自主创新产品,但是

6、常常遇到产业链不配套的瓶颈,产业化难以达到预期水平。例如,我国研制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AVS,其编码效率比传统的 MPEG-2 国际标准提高了 1 倍,达到了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约有 70%采用了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公开技术,最核心的 30%技术则由国内专家研发而成,已经取得了 67 项相关专利。AVS 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产业化步伐却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产业链不配套,用户缺乏采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创新产品的产业链不配套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创新产品面临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而且国外产品的产业链相对成熟,国内创新产品在发展初期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国内创新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在市场上缺

7、乏号召力,相关配套企业缺乏市场信心。总之,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创新的后发劣势越来越突出。走出创新困境的重要思路是走联合创新之路,包括企业间的联合创新和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创新。二、产业联盟促进国内企业创新的机制创新是将发明付诸实施以创造价值的商业过程。创新链条包括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全过程。产业联盟在实践中有五种类型,反映了企业在不同环节开展的联合创新。(一)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创新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技术标准联盟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1)联合技术领先的企业,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新的技术标准中,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2)联合市场领先的企业,形

8、成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创新技术标准的产业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实现“技术突围”必须突破国外技术标准的制约,否则即使自己开发出新技术也无用武之地。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是国内信息企业联合制定国内主导技术标准的重要尝试。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联想、TCL、海信、康佳、长城、长虹、创维等于 2002 年领导成立了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致力于 3C 融合(即计算机、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的融合)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商业化。闪联第一代标准包含了 204 项发明专利,全部为国内企业拥有。2005 年闪联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2006 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接纳为候选

9、国际标准。由于 3C 融合未来市场潜力巨大,闪联技术标准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企业实现“技术突围”的重要突破口。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提供了两条重要经验。一是建立了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产业联盟组织。闪联是企业自愿组建的市场经济组织,成员包括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部分大学、科研院所,互补性强。联盟建立了较完善的治理机制:成员选举理事会,理事会负责联盟的重大决策,并授权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运营。良好的治理有助于保持联盟成员的团结性和决策的合理性。二是建立了联合创新的机制。国内主要企业共同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共享技术标准带来的收益。闪联成员产品占国内市场较大份额,如彩电市场的 84%,计算机和手机市场的一半左右

10、,因此技术标准在国内的市场化水到渠成。(二)研发合作联盟与企业创新研发合作联盟是创新中常用的企业间组织,其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研发联盟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1)降低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技术研发的投入越来越高、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单个企业难以单独承担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合作研发减少了企业的风险。产业中存在大量的共性技术,很容易造成企业重复投入,合作研发可减少共性技术的重复投资。(2)研发资源互补。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和企业注重专业化的趋势要求企业之间以及产学研之间加强研发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共同完成创新。(3)共同学习。技术进步快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学习。共同学习包括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联

11、盟成员间相互学习彼此特长两个方面。(4)缩短研发周期。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通过产品先发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集中产业力量加快了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包括企业间研发合作联盟和产学研间的研发合作联盟。国内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目前数量较少。闪联技术标准联盟的核心成员成立的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联想集团、TCL 集团、长城集团、长虹集团、创维集团、海信集团、康佳集团、中和威八家企业于 2005 年联合出资设立了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成员企业发挥各自特长,共同研发闪联产品的共用技术,如闪联彩电的通用模块、闪联计算机和手机的通用软

12、件、上游关键芯片等。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只研发共性技术,不做产品技术,与成员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联合研发减少了共性技术的重复投入,提高了研发水平,加快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不仅是企业间联合研发的组织,同时也是政府支持产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政府对联盟的支持有利于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有利于引导企业进行联合创新。政府支持联盟避免了支持单个企业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有利于产业内企业实现群体突破。(三)产业链联盟与企业创新产业链联盟的目标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创新产品的产业链有时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产业链联盟加强了企业间的信

13、任,促进了技术和产品信息的交流,提高了配套企业的投资信心,从而促进创新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领头企业的承诺或政府的鼓励是产业链联盟形成的重要基础。国内企业的创新多数具有市场后发的特点,即创新技术常常在市场上直接面临国外同类技术的竞争。以国内企业主导创新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TD-SCDMA 为例,在 TD-SCDMA 商用前,其竞争技术 WCDMA 和 CDMA2000 已经在全球得到大规模应用。为了打造 TD-SCDMA 产业链,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推动上中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同步开发产业链上各项产品。TD-SCDMA 产业联盟成员覆盖了系统、终端、芯片、仪器仪表、软件、配套设备等完整的 TD

14、-SCDMA 产业链。产业联盟大大缩短了 TD-SCDMA 的产业化周期,极大提高了运营商的市场信心,为 TD-SCDMA 技术的商用创造了条件。(四)市场合作联盟与企业创新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市场合作联盟在创新中的作用是:(1)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由于单个企业不愿独立承担创新产品的市场启动成本,或者创新企业实力太弱缺乏独立开拓市场的实力,创新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共同开拓创新产品的市场。(2)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创新产品的成本。中小企业在创新产品发展初期难以达到规模经济,联合采购是中小创新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手段。(3)通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企业在创新需要共用一些基础设

15、施,包括共用实验设备、共用检测设备、共用数据库等等,以降低创新的成本。有些共用设施可以由市场提供,有些共用设施由于专用性强市场难以提供,产业联盟是较好的解决方式。(4)通过网络互联实现需求方规模经济。有些创新产品具有很强的网络特性,创新企业之间实现网络互联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从而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步伐。市场合作联盟主要兴盛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常常存在较严格的反垄断法律,市场合作行为受到反垄断法律的严格管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法律管制较松,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实力弱且面临境外企业的强大竞争,市场合作有客观需求。如我国的台湾地区和北京中关村地区都重视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的作用。中

16、关村地区是下一代互联网创新企业聚集的地区。中关村园区管委会根据下一代互联网创新企业规模小、创新活力强的特点,推动建立了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联盟开展了集体市场营销,帮助成员企业的产品在北京奥运和城市智能交通项目中获得应用;以联盟名义申请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产业化项目,提高了企业的中标率;以联盟名义进行国际交流,提高了企业与境外机构的谈判能力;针对成员企业规模小、研发设施共性多的特点,在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共同投资建立了统一的 Ipv6 测试中心,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五)社会规则联盟与企业创新社会规则联盟的目标是改变或建立社会规则。社会规则联盟在创新中的作用是改变阻碍创新的社会规则,或者促使设立有利于创新的社会规则。有些新产品在开发潜在市场时需要新的社会规则支持,如环保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环境保护的法规。有些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社会规则进行支持,如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共同推动社会规则的变革,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也符合社会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