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714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第 5 课 杜甫诗三首(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作品代表作蜀相 客至 春夜喜雨 绝句二首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 旅夜书怀 , “三吏” “三别”等。

2、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 ,是“千古绝唱” ,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 “诗圣” 。(二)人物轶事1一麻袋习作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这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又呈吴郎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吴

3、郎) ,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了一首诗去劝告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辞,这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一)背景链接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766 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

4、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其一)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 ,在夔州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 770 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在寓居夔州的当年,杜甫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

5、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

6、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更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二)常识整理近 体 诗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律诗格律要求严密,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相间的原则处理。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讲对仗。律诗的颔

7、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工对和宽对。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一)字音识记1凋伤(dio) 2.萧森(xio sn)3急暮砧(zhn) 4.明妃(fi)5青冢(zhn) 6.千载(zi)7猿啸(xio) 8.渚清沙白(zh)(二)词语解释1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2丛菊两开他日泪 他日:往日3白帝城高急暮砧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4一去紫台连朔漠 紫台:紫宫,宫廷5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6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秋天飘落的树叶7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8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极其遗憾(三)名句默写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8、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四)意象集锦菊1本课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中,出现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菊”,在本诗中,“菊”是伤感的象征,“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

9、;“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诗人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2相关链接“菊”在古典诗词中,含义比较丰富,比如:在诗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句中,象征坚韧品格;在诗人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诗句中,象征隐士;在诗人黄巢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中,象征斗士;在诗人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诗句中,象征伤感;在诗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中,象征高洁品格。秋兴八首( 其一)学 习 目 标 1品味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思家的情怀。2赏析借景抒情的

10、表现手法。1.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杜牧也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而且红叶也是暖色调,那么首联用枫树林,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联系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理由。答: 明确:不相悖,秋天枫叶的红是一种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再联系作者的经历,他经历了盛唐的恢宏,转而又由盛而衰,盛唐走向衰亡,那这种火红,暗指盛唐曾经的辉煌。“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2颔联在营造意境氛围时一语双关,请简要分析。答: 明确: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丛

11、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请简要分析。答: 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明确: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明确: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眼前的家家催刀尺、户户捣衣声

12、,抒发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乡的思念。咏怀古迹( 其三)学 习 目 标 1赏析诗歌语言,品味诗歌精妙用语。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答: 明确: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二字,这“怨恨”的开始和终结都体现在颔联中,颔联中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答: 明确:怨的开始:“一去”二字。怨的终结:“独留”两字。3“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答: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

13、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令人感动?怎不令人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请联系下面材料回答。材料一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材料二诗人与王昭君非常相似:相似点 昭君 诗人才能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经历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归所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情感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答: 明确:相符。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登高学 习 目 标 1赏析诗歌中景物及其作用,体会诗歌意境。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1.诗歌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