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370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赤壁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以及通假字、活用词、特殊句式。2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预习思考】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少时即通博经史,善写文章。他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法皆有卓越成就,其散文代表北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

2、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著有东坡居士集 。选人中学课本的作品有惠崇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 石钟山记 、 赤壁赋等。(2)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本课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3、 。二、背景介绍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人生道路的大转折。元丰三年(1080 年)春天,苏轼到达黄州。不久,开始了“躬耕”生活, “东坡”之号就是因此而来。清贫的生活,苦闷的心情,使得作者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获得了丰收,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文,前、后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苏州赤鼻矶,并写了此赋。三、关于“赋”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 “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文体。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 ,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 ,接近于散文的称

4、“文赋” ,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 “律赋” 。今天有些散文标题也出现“赋的字眼,但一般已没有铺陈之意,而是“赞颂”一类的意思,如峻青的秋色赋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 、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四、扫除字词障碍壬戌戍守戊戌属客窈窕万顷冯虚扣舷桂棹宽绰泥淖溯源袅袅嫠妇倚歌而和【探究与合作】第一段:1 壬戌(十天干:;十二地支: )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 ) 。翻译: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

5、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例: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将 军 百 战 死 , 壮 士 十 年 归 。 开 我 东 阁 门 , 坐 我 西 阁 床 。3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翻译: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第二段:6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7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成语解释不绝如缕:8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作业】、默写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二、翻译下列短文中画线句子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1)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2)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 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注】郎中:宫中。译文:译文:译文: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7、。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示停顿, “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 “则” “即” “皆” “耳”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此亡秦之续耳。3用动词“为” “是”表示判断。其中“是”表示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4用“非” “未” “弗” “无” “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予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