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255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摘 要】清代的陕甘西北回民起义是研究回族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做一概述【关键词】清朝;回民起义;原因一、清朝陕甘回民起义简介陕甘回民起义,又称同治陕甘回变,是发生在中国 19 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动乱。这是一个由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在 1862 年和 1877 年之间发起的一场与汉族之间的仇杀,它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失人口 2000 多万。二、清朝陕甘回民起义频发的原因(一)清政府的统治与回族人民之间的矛盾1

2、762 年,清政府颁布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法令,当时回民犯了盗窃和抢劫罪必须充军到云南和贵州,有时还处于终身戴枷,汉民犯同类案件时只判笞刑。在回疆地方清政府分建回汉二城,二城之间的交通受严格限制,规定回汉间不得通婚。此外,在公文书中常常“民回”连称,把回从民中分开,又常用回贼,回匪的名称,并在回字上加反犬旁。这样不仅在回民的心理上造成了伤害,而且也无意中使本有的民族矛盾更具复杂化,当然这样又加剧了清政府同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社会的矛盾。而当时汉民生活日益贫困,更把回民看成是土地占有和贸易方面的对手,回汉矛盾及由此而引发的事件中官员对汉民的偏袒使得回民对清政府的仇恨进一步加强。 1(二)人口增长与人均

3、资源(如土地等)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由于陕甘地区本地人口增长迅速增加之大批外省移民涌入,同时,回族群体迅速发展壮大,清代陕西回民起义爆发之前,陕西回族“布满全省,号称百万”2。西北地区“陕则民七回三,甘则民三回七花门族类,几遍天下” 。 3人口过剩导致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荒种地,破坏土地资源,损坏了自然环境对气候的1关于清末西北回民起义读剑桥中国晚清史2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A.回民起义资料(四)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调节作用,自然灾害增多,人地关系紧张。由于移民的进入,西北适合农耕的土地已所剩无几,于是在川

4、陕湖三省边区的大巴山、南山地带,一方面伐木造田,一方面产生以开发森林为主的手工业,且颇具规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秦岭山脉广大森林的烂砍乱伐和大面积种植作物对山地的过度榨取,至清朝中后期,陕南山区已无力吸收新的移民。 (三)回族社会发展与非穆斯林民族社会(主要是汉族)之间的矛盾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伊斯兰教已渗透到回族的思想道德、经济生活中,这和汉族传统社会所遵从的社会规范差异很大。 “咸丰七年,渭河以南因演戏摊款,回众以宗教关系,抗不接受,遂起械斗,虽经陕西巡抚瑛禁止,而绅士张鸿渐便起而反对,以为演戏自古皆然,岂能以回匪关系,便

5、行禁止?” 4这位汉族绅士对伊斯兰文化的歧视态度,反映了回、汉文化的不同。汉族士绅迁怒于回民族生活方式的歧异,回汉人民遂成势不两立之势。 守歧纪事序的作者林纾说:“汉回杂处,宗教既异,回之防汉,恒虞待以异族;而汉之视回,尤轻蔑而兽畜之。以故日相冰炭,外回一动,即煽内回。回部人亦恒有入伍为军官者,一经啸引,则劫胁其部曲以从乱。 ”5这段话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起义前的回汉关系。 “陕西临潼县,回汉素不相能。回庄报赛演戏,汉民往看;及汉庄演剧,预贴告条,不准回民往看,回民竟不往观。有稚回担负果实,赴戏场售卖,为汉民横殴,受伤甚重。 ”6两种文化范畴由于互不相容进而发展为互不允许涉足,民族矛盾难免。(四)

6、官员在处理回汉矛盾时评判标准失效清朝中后期,官僚体系迟滞退化,地方政务因循消极。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法制,是清王朝封建官僚所依据的法律标准。由于回族与汉族在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在对待回、汉族不同的利益要求时,传统封建官僚陷入丧失法律依据的困境。地方官抱怨“汉民财力既不及回民,畛域之见又不肯释然,敛怨积仇,乱萌隐伏,此人事之难也” 。 7故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表现为要么应付了事,息事宁人,要么站在大汉族立场,判案失之公允、进退失据,加剧了回族群众的复仇心理。曾作陕西三原县长的房仙舟也承认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原因4马霄石.西北回族革命简史M.(民国)东方出版社5林纾.守歧纪事序A.回民

7、起义资料(四)C.2716张集馨.临潼纪事A.回民起义资料(三)C.177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3在于“官吏对回汉纠纷处理不当,偏汉毁回” 。临潼案发后,“群回不服,赴临潼县申诉,县令倪印垣不管,控至第三次,反加扑责。 ”更激怒了回民兄弟“纠聚数千人,赴汉村私斗”,又引发了汉族和回族的轮番报复,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官府只得派兵镇压,当地官员扬言“回民不遵约束,即带兵剿洗” 。(五)清政府实施高压的宗教政策明清之际兴起于西北的经堂教育运动,与苏菲派教义的传播相结合最终产生了教派门宦制度。回族门宦的组织体系对回族社会巨大的整合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回族社会,而这

8、必然威胁到清政府对回族的直接统治。清政府对回族宗教的政策由过去的漠视和容纳态度转为严厉灼限制和打击。乾隆皇帝指示“新教煽惑人心牢不可破,必当净绝很侏,勿留余孽” 8。清廷还认识到教争乃回族宗教发展的结果,说过去“查对经卷、讲习规条者,泊习为常,例所不禁,遂有红帽、白帽、新教、旧教之名”。因此,不仅禁止新教,其他教派的活动也被明令限制。这个政策集中表现在人们经常引用的陕甘总督发布的那条告示中:“回民改从旧教,各归本村寺内诵经,毋得藏匿冥沙 、 卯路等经,摇头脱鞋念经,致于严谴。倘仍有新教,治罪不青。下开五条:一禁搀夺;一禁勾引窝留;一禁抱养及改归回教;一禁添造礼拜寺;一禁诬告。 ”这个告示涉及的

9、内容很广,但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回族宗教,明确规定不许扩大宗教活动范围和宗教联系,实质上就是要把已经形成门宦制度的回族社会再恢复到原来的格底目教坊状念。三、总结综前所述,清朝陕甘回民起义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概说来,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1)乾嘉之际人口增长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陕西、甘肃造成了很大冲击,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2)起义前两地阶级矛盾在日趋激化,这是封建王朝末期的普遍现象。(3)清政府在甘肃实行高压的宗教政策(主要针对哲赫忍耶门宦)的结果,加剧两地回族社会发展指向上的差异。8 (乾隆)兴安府志.A. 风俗C.卷 11.4【参考文献】1田培栋.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7.2清世祖实录Z.卷 66.3清高宗实录M.卷 281.卷 176.卷 1368.4中国人口宁夏分册Z.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47-48.5严如煜.三省山内边防论三安流民A.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 82)C.6马通.甘肃回族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20.7吴景敖.清代河湟诸役纪要A.西北回族宗教史料文摘(甘肃分册)C.8张天路.中国穆斯林人口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164.9易孔昭.平定关陇纪略A.回民起义资料(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