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2236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5 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陆着凉 打叉不差钱 蔓延顺蔓摸瓜B婢女裨将 拙劣捉迷藏 猝死人文荟萃C台甫果脯 饯行监护人 折本百折不挠D刹那古刹 剥削削铅笔 吭声引吭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蛰伏 陪笑脸 走投无路 惹事生非B收讫 挖墙脚 因噎废食 分庭抗礼C坐镇 发祥地 别出新裁 敝帚自珍D. 遐想 高品位 平心而论 合盘托出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_在孩子的身上。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_创作的

2、英文小说少帅即将于 9 月 1 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领导看望因云南鲁甸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病人时说,_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_ 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A灌注 原形 即使也 B贯注 原型 虽然但C灌注 原型 虽然但 D. 贯注 原形 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珠圆玉润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给人以祥和安宁的感觉。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C.2014 年,解玺璋推出新作 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 ,聚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

3、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D暑假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的大型阅读活动,部分书籍打折销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 ,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 4 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C李克强总理 22 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D余秋

4、雨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让现场书友领略了一番堪称文化盛宴的“君子之道” ,让人叹为观止。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道不从君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 出自荀子臣道 。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

5、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 。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 ,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

6、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 “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 ,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 。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 ,其本质是“人道” ;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 ,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 “道”可以是多元的,

7、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 “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 。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 ,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 “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 ”“道也者何也? 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

8、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 “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 2013 年 11 月 18 日,有删改)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 ”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 ;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

9、与“不可” ,后者追问 “是”与“不是” 。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 “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 “从道不从君” ,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D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 ,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

10、德原则,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

11、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 “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 ”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一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 ”“孙之孙为何? ”曰:“为玄孙。 ”“玄孙之孙为何?”曰: “不能知也。 ”文曰:“希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

12、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

13、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婴告其母曰:“勿举也。

14、 ” 举:举起。B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 生:养活。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厌:厌弃。D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语:告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遂灭一县以去 吾当先斩以闻D而忘公家之事日损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项是于是婴乃礼文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孟尝君将入秦 以为齐相,任政 乃如魏 与燕共伐破齐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田婴一开始很不喜欢孟尝君田文这个贱妾之子,但由于自己也是庶出,同病

15、相怜,后来还是对他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B孟尝君因为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对他十分不满,于是直言责备。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D孟尝君与信陵君并列“战国四公子 ”,是因为他俩都是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第 II 卷(共 114 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5 分)(2)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5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柳枝 江南岸(宋)朱敦儒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注释】柳枝:即“杨柳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