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995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时间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社会要求教育提供更高素质的劳动者。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 ”我们认为,合作能力和合作手段的习得将明显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

2、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杰克布斯等人认为,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如今在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合作学习重新成为中

3、小学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大热点。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的教育必须在原有的观念、手段和方法上予以更新,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解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现在已经在我校普及推广,但是我发现,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症候。合作教学(甚至其它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探讨。所以,我拟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在合作学习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的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课题界定合作学习

4、: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但也包含师生合作和班级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的效能:效能,即有效性。它是对合作学习及其它各类教学手段所取得效果测试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评价教学手段是否达成测试效果的一个指标。有效性(validity)是指一项测试所能测量出的其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它表明一种测试在预测参加者

5、在未来业绩方面成功与否。在我们测试学习的有效性之前,要确定一些指标说明哪些反映学习中的成功业绩,哪些反映出学习者的成功表现。我们认为,学习的效能用效度来衡量。效度就是指一个测验在测量中要测的行为特征所具有的准确度,也就是说这个测验的测量结果与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相关系数。二、课题研究应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发现,真正要将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开展的,学生

6、缺乏主动性,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等等。如何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效能,增强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思考的中心。三、主要理论根据1、社会互赖理论理论概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

7、学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10.)2、动机理论理论概述: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共同体可以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扮演、团体奖励和认可来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 “荣辱与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3、发展理论理论概述:学生们就学习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本身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们将能从中相互学习,因为在问题的讨论中,必将产生认知冲突,不充足的推论会得以暴露,最终会

8、导致高质量的理解。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阶段:一、准备阶段。文献查阅、学习准备、完成方案。二、实施阶段。全面开展研究工作、进行理论学习,完成合作学习效度评价表,完成大部分课堂教学实录与评价。三、总结阶段。整理教学实录,撰写结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提出假设,进行初始“建模” ;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并指导实验和个案研究。2、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供实验参考。3、个案研究法:对学生、合作小组、实验班级进行个案追踪分析,作为实验研究的必要补充。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形成课题论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

9、“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间存在合作,师生与文本间也存在合作的问题。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也包括师生之间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课堂上,还存在着合作效率低下,甚至是为形式而合作的“假合作”现象。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落到实处,怎样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呢?课堂的合作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针对问题,互相倾听,互相理解,达成共识的行为。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强调调动学生的知识、情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并通过倾

10、听、协商和引导,使他们形成真实和富有个性的感受,从而提高课堂上合作的有效性。1、有效合作,加强文本理解。教学所使用的文本资源是饱含情感的,课堂教学要想达到完满的境界,必定是知识与情感交融的。一节精彩的课,教师精巧的意境营造,精美的教学语言,精当的环节设置,目的就在于传达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情智。所有的目标达成都离不开交流。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完成预定的目标。苏教版中孔子游春一文就是这样一篇富于情感和哲理的文章。其教学目标设置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论水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孔子游春教学课

11、文片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孔子的这一段话,想想在孔子的心目中,水是怎样的?生:在孔子的心目中,水是真君子。生:孔子心目中的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是真君子。师:能结合你自己对水的了解,和以前学到的关于水的知识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孔子的这一番论述的。生:孔子说水“有德行” ,是因为他认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这不禁让我

12、们想起长江之歌中的一句话“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也让我们想起这么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 ,水默默地为一切生灵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它确实具有一种高尚的品德!师:一起读一读这个片段,体会水的德行。思考,孔子是怎样具体解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文意并体会文章的情感,形成了师生与文本的交流。其中,师生、生生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2、有效合作,体现学科魅力。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的文本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们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发现,面

13、对相同的文本,学生的感悟会受到自身语文素养、阅历、个性气质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学生的感受有的浅显,有的则比较深刻,有的片面,有的则比较全面,甚至还有学生体验不到文本内涵或者是形成错误体验。这时,如果能在班级中形成有效的交流,通过学生间不同理解的交流与碰撞,讨论并逐步统一认识,学生的体验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提升。所以,有效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情感体验的完善。以苏教版中生命的林子一文的教学为例。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

14、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当我将方丈的问题问学生时,学生齐声回答要做太阳。这是有个低低的声音在底下说“我要做烛火。 ”这是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时估计是随口说着玩的。我微笑着问他为什么愿意做烛火,他想了想,说了当天早上我们背诵古诗时背到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有的同学这时候说:“做烛火也很好,在没有太阳的黑夜里,烛火也可以给我们送来光明。 ”还有的同学说:“烛火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可以有很多很多,一齐点燃也会变得很亮;太阳的光虽然强烈,可是太阳只能有一个。 ”学生的发言互相启发,也互相补充,课堂上形成了浓厚的交流氛围,这种交流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思之,如果教

15、师简单粗暴地中断这种交流,学生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课中有关烛火与太阳的讨论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精彩的讨论不能发生,是语文教学中的憾事。3、有效合作,解决矛盾冲突,增幅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本身是一种合作。师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无声的,是知识和情感体验上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有声有色的,往往采用表达和讨论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对话是可能有冲突和矛盾产生的。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有必要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来解决这种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苏教版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时,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问题。我和学生讨论皮埃尔的高尚品质

16、,当有同学说出他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时,有同学轻声说“他这是舍妻为人” 。的确,文章的结局是皮埃尔被成功救援,活了下来,而其妻子克勒松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学生之所以认为皮埃尔是“舍妻为人” ,主要就是被这一表象所囿,未能深入领悟文章内涵。针对这一点,我请学生就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皮埃尔愿意舍弃妻子生命吗?学生们互相讨论,补充交流,迅速得出了结论。 “皮埃尔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从大章鱼那里夺回了已经昏迷的克勒松”一句中, “立即” 、 “以最快的速度” 、 “夺回”可看出皮埃尔救妻子是竭尽全力的,而且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在妻子“手脚不住地抽搐” 、 “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时, “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 ,在这种极度紧张而又痛苦的心境驱使下,他“声嘶力竭” 、 “几乎急得要发疯了” ,这都反映出他救妻心切,希望豪华客轮早点接到信号,他好争取时间抢救妻子。可在客轮接到信号时,克勒松的躯体已经冰凉,他“反而变得十分平静” ,这是他成功救助豪华客轮后的一种慰藉,更是极度悲哀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