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902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两大价值观产生、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第一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它们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并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一个要维护私有制,一个要消灭私有制,第三 ,社会主义 的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扬弃,它反对剥削,反对私有制,但它继承人类一切最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第四,现存社会的特征正是以这两种价值观的矛盾运动为依据的,这两种价值观的对立统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

2、国家则表现为无产阶级 占 统治地位;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种价值观对另一种价值观的替代,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几点概括性认识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并存于世界 ,同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 ,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 的独立性” 。在这一社会形态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地服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货币、市场、交换价值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第三个阶段的到来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的。第三、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附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创造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基础条件的道路是多选的。把资本主义绝对化 ,把社会主义绝对化,把社会形态教条化,是造成思想理论出现混乱的深层次原因。第四 、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的后两大形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左”的思想有混淆发展阶段的根源 ,“右”的思潮同样存在对发展阶段认识不清的社会思想基础。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

4、中的初始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与当代资本主义同属于一个大的发展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 ,矛盾的双方既有同一性 ,又有斗争性。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来说,同一性表现为发展 ,斗争性表现为代替。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 的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而言,应当更多地强调同一性,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发展才是硬道理。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并列的一个社会形态而存在 ,必然存在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遵循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原则,但区别子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深人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对于我们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的认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 (Kafdin Valley)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 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

6、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否极泰来受挫后的社会主义仍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运动的崛起,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7、,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首先,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扩展, 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善工人出卖劳动力的条件,使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应当指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改善,绝非是资本家良心发现, 而是无产阶级长期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结果,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对野蛮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从而逐步建立起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换来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 社会主义作为一股和平的力量, 它的崛起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战争怪圈”,维护了世界和平。列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指出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 是帝国主

8、义, 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使人类蒙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崛起, 才使世界有了抗衡战争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与帝国主义战争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 没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社会主义影响下的觉醒和斗争,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早已降临到世界人民的头上。再次,社会主义运动改变和修正了文明史发展的方向,给人类文明史注入了新内容和新活力。在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以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为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劳动者争民主、 争自由、 争人权; 当社会主义成为现实之后,它在探索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新社会制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使人类文明史呈现

9、出新的辉煌前景; 资本主义虽然视社会主义为对立面,但事实上, 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今日改良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代表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观念, 一种对未来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要求。苏东剧变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而是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定,是社会主义探索过程留下的深刻教训。苏东剧变使历史唯心主义者“看到”了“社会主义失败” ,他们得意忘形地叫嚣要筹划举办社会主义 “百年虚度”的历史展览, 以此来庆贺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然而,历史唯心主义的预言永远都是错误的。苏东社会主义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苏

10、联模式的失败;同时也是这些国家的执政党错误地对待( 先是不改革,后是彻底摧毁) 这一模式所造成的悲剧。苏联模式形成并定型于斯大林时期,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为理论依据,以社会主义的生存与巩固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这一模式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它在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以及打败希特勒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它却是一种严重扭曲和僵化了的社会主义,不能及时地反映和适应世界形势和社会政治、 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变化的要求, 逐渐地成了社会主义发展进一步的障碍。面对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不改革或不正确的改革, 都必然导致失败。在苏东剧变的同时,有中国

11、特色的社会主义却迅速地崛起,它以实践的榜样, 再次让处于迷惘中的世人找回了失落的历史指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吸收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无数经验教训作出的选择,是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过程的一次成功的扬弃。首先,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扬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正确总结了经验教训, 彻底抛弃了在国际共运史上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 从中国国情出发,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次,在经济体制上,抛弃了长期

12、以来把商品经济视为洪水猛兽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异已力量的看法,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 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特有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再次,创造性地提出和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 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改革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 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最后,在国际政治上, 抛弃

13、了长期以来以意识形态划线“左”的思想定式,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 提出了时代已经进入到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和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正确观点,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西化”和“分化”保持高度警惕, 在风云激荡的国际政治形势下, 始终让社会主义这面红旗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改革 20 多年来,我国生产力、 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她的成功,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胜利,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她的成功,将以生动的范例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是有生命力和优

14、越性的, 中国的命运在于社会主义,世界的方向也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表现的特殊性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新旧文明形态,社会结构 体制 机制 观念心态在社会各个阶层上的全方位更替转换和此消彼长的过程,这就必然具有鲜明的过渡性,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必然赋予人民内部矛盾以新的历史内涵.1.收入分配差距的矛盾突出。来自于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2004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 0.458,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40 元,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城乡差距在 6 倍以上. 地区人均 GDP 差距扩大。东部与西部的人均 GDP 比例,

15、2005 年达到 2.2倍.省际间的差距更大,如浙江与贵州比较,由 10 年前的 2.7 倍扩大为 5.1 倍。2.公平与效率矛盾尖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经济发展相比,由于社会再分配力度较弱,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公正问题突出 目前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比例很小, 2004 年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 GDP 比重只有 3%,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只有 2.9%,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 GDP 比重仅为 2.0%。 同一些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相比(美国这三项主要指标依次为:5.4%,5.6%,6.2%俄罗斯这三项指标依次为7.5%,3.1%,3.7%) ,我国是

16、最低的。3.突发性群体矛盾呈上升势头。19932003 年十年间,突发性群体事件数量平均增长 17%,参与人数平均增长 12%。突发性群体矛盾的发生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极大的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领导机关和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4.社会阶层问题。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激烈转型, 利益格局的变化促进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 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随着新兴社会阶层力量的壮大, 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了阶层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社会排斥,社会剥夺, 社会断裂问题4。社会排斥指一个阶层利益的获得以另一个阶层的利益牺牲为代价, 社会剥夺, 最突出的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 指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劳动的占有, 社会断裂指阶层流动不畅通的社会现象, 社会流动渠道受阻, 易产生稳固的利益集团, 这些矛盾解决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5.政治腐败问题。在我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少数领导的腐败行为、官僚主义的广泛存在, 在一定地区呈现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