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7502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桃花源记科目:初中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第 2 课时提供者:吴树旺 单位:宝坻区王卜庄镇何仉庄初级中学一、学情分析(一)、学习者特征说明:通过日常的教学及与学生的交谈,还有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及上课的综合表现,对所教学生分析见下:1、他们已学习了简单的文言文,对古代诗文有了初步了解,但他们整体的语文素质偏弱,特别是文言文部分。因此,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放在有情读、读中感、读中悟,教学的始终一直贯彻着低标准、严要求的理念。2、文言文的学习本身就是很枯燥的,为了减缓我们通过录音、多媒体及学生的当堂模仿,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活力。3、本着培养学生的思辨理解能力,以通常的小组

2、讨论的形式为主,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论中谈、论中感、论中思,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积极地争论中得以提高。4、运用感悟,进行感性和理性的交互作用,合理的畅想,桃花源的美景,成为激趣的助力。我们课上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化腐朽为传奇的能力,但是,通过文本与现实的联系,渐次达成此标。(二)、教材、课标解读:桃花源记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桃花源记的第二课时,在学生有感情朗读之下,对文本能够疏通字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句意(省略句、判断句)的情况下,感知文本已向深入解读文本入

3、手。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朗读中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心中已经初步接受,一个世外的桃花源在悄悄地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我们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探究等对文章进行由表及里地理解,在作者眼中的社会和心中的桃花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一个世外的桃花源不是遥不可及的,不止在作者的心中,更在实现的努力实现之中。在拓展延伸阶段,阅读相关文章,与实现的社会的复兴伟业二者紧密相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学生适时进行培养教育。可以说,阅读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标的要求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文本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联系,而且对他们起到一定的

4、推动作用。文本的价值,是一个多项体,利用之,发挥之,进而实现自我的一个小腾飞、小超越,也不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教和学成为一个水乳交融的统一体,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三维目标剖析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作者宁静的田园生活。3、书读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方法,认识到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感情及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思想精神。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

5、课文的内容。2、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理解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关于本次设定的三维目标,立足于文本的解读和开发,从文中走进陶渊明的桃花源,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讨论,从写法层面走进主旨,逐步理解陶渊明的桃花源是对现实的腐败的一个绝佳的警醒。利用多媒体,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在图片、声音、动画中实现桃园美景。在审美教育中升华本课的主题,对现实生活实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的设计严格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合作,在学生自主活动的良好学习氛围中,逐步达成

6、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在理想中的桃花源和现实社会的冲突中,理解和感受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始目的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本课的教学亮点即为多媒体的合理适度使用,为教、学扩充丰富的资源,更生动激活的教学氛围,在声、光、电的背景中,达成教学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现代语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小组合作是我们一般采用的常见方式,不断地有所加深,是每节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节课,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浅层面和表层,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在导思环节,体现出师生对文本的双层互动,教学媒体的多渠道多角度为教学插上科学的翅膀,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大教学内容的含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含金量。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7、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谈话导入:陶渊明为世人留下了桃花源的社会,远离喧嚣、纷争,一个宁静优美富足的社会,令人神往之地。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桃花源,品味之,陶醉之。激发学生的趣味,感受美好的生活,一种陶醉的心理走进课文。二、理清思路: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有情朗读,读中把握全文的写作思路。归纳段落大意。(个人划分和小组讨论结合。)第一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三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第四段:结尾,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理解字、句的基础上,整体上理清文章的写作文路,从内容感知走进情感

8、激发,也符合人们一般接受事物的心理过程。师生互通,教与学融为一体。三、深入研读:1、 揣摩语言(该部分内容每个问题限时 30 秒,未答,课件弹出参考答案)。出示例句:(1)、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2)、渔人甚异之同桌互相讨论,该部分内容每个问题限时 90秒,未作出答案,课件自动弹出相对应的答案。以问题为引导,走进文本,在景、情、物、人、境的多重境界中感受桃花源深层的社会意味。“之”在此指什么?(3)、欲穷其林“穷”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2、 问题讨论(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文中怎样描绘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3)、桃源人为什么来此地?为什么说“不

9、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在文章后面部分安排“处处志之”,为什么“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社会背景,表达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此种社会谈谈作者的看法?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结合,小组内讨论、辩论。四人小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结合作者的社会时代背景,解读作者的理想和现实二者之间的冲突。学和用的结合是学习的最大意义。课文对当前社会的指导意义,在谈论中逐步加深。3、主体探究(1)、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2)、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争频繁,民不聊生。3、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

10、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明确:桃花源的社会现状: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安宁幸福。四、拓展思考:1、品读桃花源诗(课件)(1)、朗读,感悟情感。(2)、结合译文,从内容、写法、情感几方面与本文进行比较联系。2、独抒己见(1)、渔人为何停数日就辞去?为何不留下?(2)、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成为现实?(3)、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4)、联系复兴伟大的中国梦与桃花源样的生活,说说个人的看法?根据立场、观点相同或相近,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后自由发言,也适时安排辩论会

11、(时间不限)。语文的开放性在此部分得以体现,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质量。五、总结: 生说,谈谈对生活的认 合成一个学习目我们学习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仅学习了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了陶渊明。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干的人,做一个不断努力上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想不断上进的四好学生。六、全班背诵课文,布置作业。1、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2、“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以 21 世纪主人翁的身份给陶渊明写一封信。二者任选其一。识和看法,今后从学生角度

12、畅谈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的的最大化,是师生一致的目标。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一个不断循环的认知过程。作业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利用各种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五、教学评价方案我们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创建量规以小组评价为主,同时加以学生个人评价和教师的综合打分为辅,最后师生共同对小组和个人进行单元、期中、期末和月份、学期的评价。三层评价和每个阶段的评价,为学生清楚明白地知晓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的真实情况,做到心知肚明。而且,评价体系不追求小组奖励的彩贴多少,也不鼓励学生每次考试的分数高低,而主要是以此量规为一个尺度,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苦难是一个渐次发生的过程。多媒体的适度使用

13、,为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交叉、互动、交流中,多媒体均发挥以往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是以后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工作的一个有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多元评价,全体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给予最大化的心理重视和情感积淀,用自己的活力和美好年华点燃进步的奏鸣曲。六、板书设计发现桃花源鲜美 缤纷 忘、逢、异、穷进访桃花源平旷、俨然、良田美池桑竹怡然、大惊、叹惋再寻桃花源处处志之遂迷 未果 现实社会:战乱频仍 矛盾理想社会:景美人美 环境和平恬静七、教学反思:通过桃花源记的教学,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在感情上欣赏了一次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在师生的朗读中,一种心灵的桃源世界慢慢升华起来。教学本课

14、,我们共同受到了陶渊明理想境界桃花源的启发,一种追求美情感在我们心中逐渐地生根发芽,落脚点就在对现实环境的改变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第三维度,而本课作为一种终极目标,陶冶美,更需创造心中的美。在讨论、交流、思辨中,师生对于社会的感性升华和理性的实践合二为一。教学本课,我自觉地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对丰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对语文教学的一种强有力的服务。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在本次继续学习中已经拿到我们的学习日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之逐步发挥地更加完美,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学,我们研究的更多的,还是学生,他们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一切为了孩子,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行为。当然,使用多媒体的技巧和方法,自己还是相当粗疏的,很多停留在浅层阶段,这是以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本次学习的一大任务。学是为了有价值的用。此种目标,在教学中必须步步达成,努力之,实现之。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尚有诸多地方需要改善和加强。作为当代教师,就应该时刻考虑、斟酌学生,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每节课都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发挥每节课的应有价值,而且不断加赠。桃花源记的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遗憾之处减到最低。教学无小事,本着服务的宗旨,研究、实践;再实践,再研究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身上的特点正是我们需要工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