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724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表达 权这段时间以来, “安徽女青年 坠楼死亡”事件再次把网络谣言这个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重新把这个严肃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互联网开放了言论、解放了表达,但是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份表达权利?满足于造谣传谣,沉浸于情绪宣泄,又会反过来给互联网带来哪些伤害?人们学会了在互联网上传递信息、互通有无,习惯了在微博上对政府行为品头论足。平心而论,无论是政府部门更加注重信息公开,还是政府行为更加强调依法行政,都与网络舆论场的监督作用息息相关。然而,生长麦子的土地同样孕育毒药,互联网的交互性、及时性为公民表达开拓了空间,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为谣言传播埋下了隐患。这些年来,从日本大地

2、震期间的抢盐风波到红会“ 发文索捐” ,再到近日的“ 安徽女青年坠楼死亡 ”事件,谣言一旦 产生就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几何级的增长,制造出莫须有的负面情绪和恐慌氛围,让社会和当事人都付出惨重代价。谣言流布,绝非一句“止于智者” 那么简单 ,而是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预期和社会情绪。害怕核辐射,所以抢盐防辐射就能获得更多听众;红十字会公信力降低,因此“发文索捐”的谣言才能获得更多拥趸;医患关系紧张,深圳“八毛门” 事件在传播中演绎成另一个版本。网络谣言流风所及,是在消费社会情绪,变相地强化了负面心理,对社会肌体造成的深层次危害更甚于谣言本身。事实上,网络谣言的霰弹,让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难以独善其身。

3、 “微博约架 ”事件中选边站对 、相互谩骂,甚至拳脚相向、诉诸暴力;“林妙可事件 ”中互爆粗口、相互指 责,甚至展开贴标签大战。当情绪的极化取代了理性的对话,当谣言的流布左右了信息的真假,下一个躺着也中枪的人,很可能就是此刻滑动鼠标、浏览网页的你。因此,爱护互联网,就是珍惜自己的表达权利,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一份责任。且不论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也不说网络和媒体的行为伦理,就说我们每一个个体,当互联网把麦克风给予每一个人,事实上也赋予每一个人信息“把关人” 的角色。网上的发言,汇入信息的海洋最终会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你的理性审慎,会给社会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你的人云亦云,就会成为谣言流布的一个节点,甚至信任崩塌的一个链条,伤及互联网,最终,也会伤害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敲击键盘的指尖,是否会感到一丝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