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687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 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 1 页 共 6 页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制作人:黑银良 审核: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4 年 4 月 22 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重点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难点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柳词的特点。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点染手法(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学

2、习过程自主学习案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一)了解词词始于 ,鼎盛于 。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 ”之称;又有“ ”“曲子词” “倚声” “填词”之谓。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依字数多少分为 (58 字以内) 、 (59-90 字)、 (91 字以上)一般分两段,称 (也叫 )、 (也叫 )。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 与 两派。(二)了解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 。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

3、更显得真实平素。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 150 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苏轼(10371101),北宋词人,经历多彩和性格豪爽给他的“豪放词”做了充分的后备。他创“词中豪放之新世面” 。苏轼是首个将人生哲理和士大夫精神灌制于词中的人,词的意味不再是诉苦幽怨,而成为一种勉励言志的手段。苏轼的词影响到了词的发展方向,豪放词的出现,让词的家族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词

4、至东坡,靠其开拓的新境界,才渐渐的有了与赋、诗一样的文学地位,才算真正被纳入了高雅文学的殿堂。李清照(10841155),两宋间词人,在诗、词、文、赋等领域都有不凡的才华。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上又一高峰。1.她在闺情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形象,真正唱出了“闺情绝调” ;2.她创造了高一语文必修 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 2 页 共 6 页“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使浅俗之语在词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3.她创造的“易安体” ,为词苑增加了活力;4.她在词学理论方面建树独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她所作的词论第

5、一个为诗词立下了严分艺术畛域的界碑。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辛弃疾是文人也是武将,人生经历、仕途生涯,使其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豪迈激昂,慷慨悲壮、雄浑壮阔。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的风格。开创“爱国词”和“乡村田园词”之先河。他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他是宋词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把宋词推向了和汉赋、唐诗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度,奠定了他在宋代词坛“词中之龙”的地位。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 P34 页注解 ;读创新设计P18 页“作家作品”及 P

6、22 页梁衡读柳永( 节选))柳永(约 987约 1053),字 ,原名 ,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 ,排行第七,也称 。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 (也称 )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 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 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 ”的局面。柳永是北宋 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 ,词作 等。(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 P34 页注解 ;读 创新设计P19 页“写作背景”之望海潮)明确:“望海潮”是 ,柳永途径 时,拜见两浙转运使 时写的一首 词

7、。(三)基础巩固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羌( )管 千骑( ) 箫( )鼓 吟( )赏 参差( ) ( ) 2.熟读望海潮 ,力求成诵。3.参考课文注解,试理解词作内容。探究导学案一、整体感知望海潮(一)诵读望海潮 ,根据提示,填写词句:上阕: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 ,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市井面貌呈现出满目

8、奢华景象:, , 。下阕:湖山的美好: , , 高一语文必修 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 3 页 共 6 页。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百姓生活): , 。官员的游乐 , , 。(二)小组讨论,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上片: 下片: (三)合作探究后归纳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改为“傍” 、 “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三、点

9、染(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概述:上阕,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染”的句子: , 。 , 。课堂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罗绮( q) 都(d)会 参(cn)差 叠巘(yn)千骑( q) 珠玑(j) 天堑(qin) 豪奢(sh)A B C D 2下列词

10、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形胜 烟柳 翠暮 户盈罗绮B清佳 竟豪奢 高雅 三千桂子C天堑 萧鼓 钩叟 重湖叠巘D怒涛 菱歌 嬉戏 钓叟莲娃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高一语文必修 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 4 页 共 6 页A吟赏烟霞(烟雾、云霞)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B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十万人家 重湖叠巘(山峰)C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羌管弄(吹奏)晴D乘醉听箫鼓(箫声、鼓声) 图(描绘)将好景4对望海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 ,就方向言;“三吴”

11、 ,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B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C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称千古丽句。 “D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

12、5.下面对望海潮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望海潮本词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瘦西湖与扬州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B.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 、“都会”与“繁华” ,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 ,完成 68 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望”即仰望。“争”同“怎” 。6对该词有关内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