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617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振宁与莫言对话未见大家水准 15 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对话由北大讲席教授、著名画家范曾主持。对话由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今天,两位大家的相遇,必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给在场的听众以智慧和启迪。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开场白道出了现场 300 多名北大学子的心声。 (5 月16 日新华网)近日,两位诺奖得主杨振宁与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在开场白中云:“今天,两位大家的相遇,必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给在场的听众以智慧和启迪。 ”然而,从媒体报道的“对话”内容来看,并

2、未见大家水准。所谓大家,一般都具有杰出的成就、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感悟,丰富的积累,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智慧,所以,人们都期待从大家的对话中,聆听到非同凡响的声音、精彩的言论、独到的见解和启人心智的哲理。可是听众从二人的对话中似乎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例如,对话开始时,莫言在谈到文学创作和科学的不同时说:”文学关注人,科学关注自然界,文学家关注人类情感,科学家关注物质原理。 “这种了无新意的论述对在座的三百多名北大学子来说,只能说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而作为 91 岁的老科学家杨振宁对诺奖新科状元莫言提出的问题,也看不出什么大家水准。杨问莫:”如果把爱迪生请来,在这个世界生活一个礼拜,哪一个东西是

3、他最意想不到的?”此题看起来好象充满了想象,但实际上没多大意思。爱迪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 80多年了,其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谁知道人类的哪一个东西是他最意想不到的呢?虽然莫言和杨振宁“英雄所见略同” ,都认为爱迪生最意想不到的应该是手机,但说是电脑行不行啊?说是北京的房价行不行啊?恐怕没有充足的理由说不行。可以说,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都可以。因为杨提的问题,第一没有标准答案,第二没有谁能代替爱迪生来评判答案。所以我们只能说杨老人家的问题实在是既无聊又没意思。如果说杨振宁在提出问题时有失大家水准的话,那么,在两位大家回答主持人问题的环节,都未表现出与大家身份相符的水准。在对话进行过程中,主持

4、人范曾请两位诺奖得主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料想在座的听众此时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等待两位大家的精彩表述。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两人都未完成这个即时作业,杨振宁的理由是, “这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讲” ,莫言的回答是:“我在网上看到有征集去火星的志愿者,中国人报名的很多,这也表达了一种梦想,到天上去。 ”从两位大家的回答来看,都未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至于两位大家是没有这种当场概括的水平,还是担心匆忙中一时想不出“妙言”而贻笑大方呢?旁观者还真不好妄议,只有日后去请教两位大家了。其实,不论两位诺奖得主在“对话”中怎样“对” 、如何“聊” ,听众期待的还是“给在场的听众以智慧和启迪” 。因

5、此,在“对话”最后的“寄语年轻学子”环节,300 多名北大学子最希望听到的是两位大家独具个性特点的人生感悟和富有指导作用的成功经验,但是莫言的寄语是:“青春万岁” ,杨振宁沉吟许久说“最想说的是,自强不息” 。前者引用的是著名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书名,后者引用的是易经中的句子,两人的“寄语”都是重复他人,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对话”的这个最后“环节”中,人们未见两位大家的水准。杨振宁与莫言对话,公众无从全程聆听,但相信媒体报道出来的内容应该是“对话”中的“亮点” ,然而拜读之后,觉得这些“亮点”并不“亮” ,原因就是两位大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准。杨老年事已高,能登台“对话” ,已属容易,其自强不息精神,令人敬佩。但莫言正年富力强,今后对话理应展示出自己的大家水准,以不辜负听众的信任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