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55912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案例 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这是一节“角的认识”的新课。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

2、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评析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案例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这是一节“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的新课。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得出

3、:;。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评析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案例五: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案例评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4、不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案例】“变异”与创新这是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题目: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共分,每人可分 6 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 10 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以分几个?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设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一下思维活跃起来。一会儿,平平说:“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法,我把原题通过变异为: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 6 天完成,如果甲队独做要 10 天完成,如果乙队独做要几天完成?于是得出新解法:1()15,所以女生每人可以分得 15

5、 个糖果。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析 “变异”是指改变基本的思维方向,把知识要点进行转化,进行奇异的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本例中学生正是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才使一个用最小公倍数解答的应用题成为了一个较普通性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思维实现了创新,解法达到了最佳,可见, “变异”是实现创新的又一种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多种知识的变异,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的一些超意识想象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只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某一思维结果,应当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下去努力实现思维的创新与再创新。【案例】“联想”与创新这是一节“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练习课。

6、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出示题目:2626、262626、26262626 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一会儿分别计算出了这三道题目的结果。这时教师设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小伟说:“算式中的每个数个位数字都是 6,积的个位数字也是 6。 ”小华说:“根据这组算式,我发现了:只要乘法算式中每个数的个位数字是 6,积的个位数字一定也是 6。 ”小聪说:“老师,根据这组算式,我还想到了乘法算式中每个乘数个位数字是 5、1 时,积的个位数字也一定是 5、1。 ”“”同学们充满了自信,响亮地回答着。评析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本例是典型地学生运用“联想”实现思维创新的教例,学生在探索每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是 6,积的个位数字也是6 的规律时,已是一种创新的认识,而联想到每个因数个位数字是 5、1 时,积的个位数字也是 5、1,更是实现了创新的运用。可见, “联想”也是实现思维创新的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思维创新才会成为可望而可及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