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44478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

2、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

3、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

4、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苛责,是因为值得苛责王月鹏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专为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挑错,此举曾在文坛和学界引起很大反响。铁凝、莫言等作家在被“咬”之后,坦诚接受批评,真诚向读者致谢,且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一部作品存有几个错别字,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对自己创作的文本追求一种近乎“洁癖”的完美,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一个极高的自我要求。读者对知名作家把持更

5、为严苛的尺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责任,不该略过丝毫的硬伤与瑕疵。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对读者“咬文嚼字”的坦然面对,对存在问题的虚心接受,不掩饰,不粉饰,不放过“一点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自信。“一点点”反映大问题,也体现大境界。20 多年前的美国“挑战者”号航空飞机爆炸事件,根源就出在一个非常小的零件上。本来发射前已经检测出这个零件的温度有点差异,结果没有引起重视,导致了特大空难的发生。人的境界高低,往往表现在对一些微小问题的态度上。境界高的人在对待小问题上可以看出大气魄和大手笔;境界低的人,常常在一些大问题上暴露出了小家子气。咬文嚼字不迷

6、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不止步于既定的规则,同时又不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和豪情,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之上,力避娱乐化,这是值得尊敬的。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回避和遮掩问题。这是更大更严重的问题。谈论问题,倘若仅有热情与豪情,倘若背离了建设性的旨意,倘若缺少了必备的谨严态度与理性思考,则难免失之偏颇和浅薄。人如此,国亦然。从对知名作家的“咬文嚼字”,我想到了当下的更多物事。比如,一个单位出台了一个新制度,最为关键的不是不知疲倦地去讴歌它,而是要冷静地发现它的缺陷和负面,从而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修正。这种做法,体现出的是制度的自信,既包括制度自身的自信,也包括制定和执行制度的

7、人的自信。往往对于制度缺陷的发现越是专注和努力,越是内在地显示了这个制度的自信,以及制度自身的可持续性。知名作家正确对待读者的“咬文嚼字”,树起较好的文化形象。这对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提升,也有很深的启示。我们太习惯于得到民众异口同声的“拥护”了,太喜欢在“拥护”中推进工作了。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政府要支持民众的挑剔,习惯于在民众不信任的眼光中做事情。换言之,政府履行职责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民众的不信任变为信任和理解的过程。对话并不需要什么成本。对话需要的是勇气,是来自心底的坦然。只有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逐渐变得清晰和明朗,才能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提供可能。适度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

8、它可以使问题更早地暴露出来,从而为更主动地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和机会。一个不产生任何问题的社会,必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但一个产生太多问题的社会,也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很多时候,公众不是不原谅你的错误,而是不原谅你对错误的那种不诚实、不诚恳的态度。一个有底气的人,一个自信的社会,不会去阻塞别人的质疑,别人的误解,甚至别人的错误言论和指责,更不会粗暴地拒绝那些源自善意的建设性意见。“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一个理性的社会,往往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在社会情绪偏激的时候,往往越要畅开言路,显示它的沉稳和自信。其实,社会也是一篇“大文章”。这篇大文章是由民众共同书写的,它既提供给当

9、代人阅读和思考,同时也必将以“历史”的样态传之后世。苛责,是因为值得苛责,因为心中还有爱与梦,还有更多的寄托和期待。咬文嚼字被誉为“语林啄木鸟”,我期望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觉充当啄木鸟的角色,以爱的名义,以主人公的身份,为社会这篇大文章“咬文嚼字”,发现和呈现每一处失误和隐疾,并且积极提供良药参与治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康健更完美,更能够经得住世道人心和历史的检验。阅读和文字凌寒2012 年被过度“消费”的莫言出现在了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中,但不是关于他和诺贝尔文学奖,而是莫言在被读者“咬”出文字的错误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看后甚喜!莫言成为诺

10、贝尔文学奖 100 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的确令国人欢欣鼓舞,但他获奖后社会上各种喧嚣也的确令人讶异与忧虑。莫言作品在实体卖场和网店一度卖断货,怎么一下子会出现这么多热爱文学的读者?我曾在课堂上做过调查:你会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你对文学和阅读的态度吗?学生们都很诚实地摇头。作为一个在非中文系教授文学的老师,我深知文学在这个功利世俗的社会中如何边缘如何被冷落,它的地位和状况如何会因为一个奖项一夜之间而改变? 著名作家张炜面对莫言获奖后的种种现象曾说过:“不应如此喧嚣。如果将名头和奖赏当成全部,心灵深处热爱和骄傲的那份文学也就失了分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更希望诺奖的东风能唤醒更

11、多人对阅读的兴趣,他说:“阅读不仅可以挽救一代人,还可以造福无数代人。失去阅读能力的民族,一定是最贫穷的民族。”而现在很多人就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曾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 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 4.3 本,韩国是 10 本,俄罗斯超过 20 本,以色列最多,达到 60 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国人的阅读氛围真的是太淡。作为老师,我对此深有感触。读者给莫言的文字纠错,这样的读者,至少不是那些盲目跟风赶时髦的读者,应该是热爱阅读的读者,而且这样的阅读是认真的阅读,否则不可能发现书中的错别字。这样的读者才是令人期待的。由文字纠错又想到了现在的错别字现象。可能大家都有同感,如今,生活中的错别字

12、无处不在:“装潢”写成“装璜”、“年轻”写成“年青”、“停车”写成“仃车”、“鸡蛋”写成“鸡旦”等。银屏字幕经常出现错别字,网络更是错别字的重灾区,网友们随心所欲地使用谐音替代或简化用语:“怎么”成了“肿么”,“什么”成了“神马”,各种另类语言比比皆是。前几天,有人在群里询问:V587 怎么理解?很快有人回复:可能是威武霸气!学生作业里的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一次批作业,有学生竟然把“建议”两个字全部写错。本科生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真是让人忍无可忍。出现这种局面由好多原因造成:社会上无处不在的错别字,好像并没有什么具体部门来监管,大家对之采取了冷漠甚至默认的态度。现在的教学中对写字教学忽视,学生对

13、文字书写不重视。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对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咬文嚼字的严谨认真应该提倡,名家们的谦虚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汉字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而且是我们祖国文化的标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应该是对每个会写字的国人最基本的要求。热爱阅读,规范文字,每个人都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这是我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想到的。 虚怀若谷与成熟壮美李星逸不知是否应该弹冠相庆,我们仿佛蓦地被抛入一个思想形态百家争鸣的时代,当人民勇于挑战权威时,这个民族才有了一种成熟的力量。而真正让民族有了澎湃的生命力,却是权威面对挑

14、战时的云淡风轻。一种强大的自信,使中华文化有了家园亲和感。咬文嚼字开设专栏,号召全社会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在修辞语法上挑错,此创举一时间颠覆了中国文坛“为尊者讳”的传统美德,令天下文人开始对高山仰止的大师吹毛求疵。精密至苛刻地纠正大师在千古名作中的一字应用之差。真正永恒经典的著作,固然需要千锤百炼的推敲商榷,但归根结底,是源于作家一种对生活的沉淀与思考,对历史的一种使命与记载,些许的文字瑕疵,无法遮掩住一部经典的璀璨。但大师们不会去作无谓的辩解,文化的魅力在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师的襟怀,代表了当代文学的强健自信!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对读者的爱护表示诚恳的谢意。以一种全新的魔幻写实主义风格荣获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文学泰斗莫言也坦言:“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最好办法。”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文学是一个国家的神韵,那大师们对待文学的亲和与包容,也该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和民生建设带来启发借鉴。说一个最近的事例吧:5 月 30 日,新西部杂志的两名记者到潼关县国土资源局要求查询被举报金矿相关手续,遭一赵姓局长破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聚众围殴。为什么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面对社会问询时,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像文学大师那样虚怀若谷地接受置疑,从容地面对人民的批评呢?唯有如此,我们的祖国才会像中国文学一样,馨华瑰丽,壮美无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