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3894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6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格内向怎样处理人际关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处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心理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

2、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女大学生小刘为了获得别人的重视,千方百计

3、地要与其他同学一块吃饭,一块行走,即使洗脸,也要拉上个伴。为了使自己不再孤独,她常花钱请客。假如别人不跟她说话,她便会胡乱猜想,人家会不会认为她不好,搞得自己心绪不宁。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是通过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 、 “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 15%,其余的 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

4、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新的家庭。几乎每个大学生寝室都按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一个寝室的几个同学就像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一样,按大小排序,谁是大哥、大姐,谁是小弟、小妹,分得很清楚。同学间平时的称呼,也不叫名字,而是叫老大老二、姐姐妹妹之类。同学友情。在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大学生结伴而行,有的女同学之间还手挽着手,显得十分亲热。几个同学一起逛街、逛公园、吃饭、看电影、下棋打牌,更是经常的事。大学生十分重视同学之间的情谊,希望感受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

5、互照顾、相互倾诉的学友情谊。即使个别同学之间出现了某种隔阂,大家也注意“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有意去弥补。称呼世俗化。大学校园里的称呼世 俗化,如:同学中几个关系亲近的同学可以用“哥们儿” 、 “姐们儿” 、 “爷们儿”相互称呼;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为了让大家多参与、多配合,组织者常用“兄弟们多帮忙”之类的话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时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不仅仅是“组织”层面的,更是个人感情层面的;同学之间遇到内部矛盾时,大家可以用“弟兄们好说” 、 “大家都是朋友嘛”来化解。同学之间的称呼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排斥政治文化,更侧重个人亲情性交往的倾向。室友关系 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里

6、,寝室室友之间的关系处理恐怕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了,它是这么的普通,每天都会遇到,并且它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处理的好,也许就会有 3 个知己,相反如果处理的不好,那么,你将度日如年。有一位女同学来访,问能不能在我家住一晚。主要问题是无法与同寝室的人相处,一见到她们就心里特难受,希望搬出去住。人际间的交往心态并不单一,只要你细心体察,当会发现有嫉妒也有理解,有冷漠也有热情,有尔虞我诈也有真诚相助,否则社会何以能形成合力,人们何以能共同生活,世间何以有对友情的讴歌?如果眼中看到的全是嫉妒,那就会感到人际冷漠,四壁如冰,最终在自我封闭中走向孤寂。如果能全面体察,善于发现人际交往中的真诚

7、和友谊,就不会让嫉妒阻碍你享受人间的真情。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的人大致有两类:一是过分求全,处处忍让。这种人一味迁就别人,别人对的他接受,别人不对的他也接受。有了意见也不肯提,怕伤了和气,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别人“报复”自己。看起来这种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其实内心里多有压抑。如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的人则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少言寡语、不爱与人交往、退缩,或者出现少数极端不理智的行为,如伤害他人、自杀等。另一种是过分维护自己,对别人缺少宽容,以自我为中心,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种人在群体中不容易被接纳,常常不受人欢迎,是群体孤立的对象。过分的忍让对身心健康不利,过分的自我中心不利于维持

8、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处理好同学关,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技巧。比如,同宿舍人爱卧谈,直接提意见制止他们难以奏效,那么可以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计划,或推迟上床的时间,或听英语磁带。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网络人际交往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 21%,是上网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学生达 90%。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无论什么

9、人,都可以到这个“城市”去逛逛。在这个空间里不仅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 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虚拟社区等方式进行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等网络人际交往。为同学们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寻求解脱或满足好奇心,寻求一种角色转换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但由于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可靠程度不高,因此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感情交流,交往的层次也过于肤浅。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一是交往角色的虚拟性。用户只要随便填写一下 E-mail、IRC 或是 BBS 的注册表或者登记表,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应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在网上进行人际交往

10、。这种虚拟的角色,使交往双方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有一种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是何等显赫,但到了网上,你只不过是一个网名而已,同其他任何人一样无任何特权,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名姓吴的大三学生因为在学业上受了挫折,变得很内向,再也融洽不到同学中去,于是开始一天到晚上网。他说, “我喜欢网上,因为在网上可以给我自重感,没有人看不起你。我交了许多的朋友,甚至有的朋友会打电话来找我,说我有个性,说我幽默,虽然在现实中我并不是这样的。我似乎找到了我要找的东西,又担心这会使我更加脱离现实。 ”他还说:“我不知道网络对人格发展究

11、竟有没有影响?在网络上,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得到极致的张扬;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又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自我的性格。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却更不能否认它的虚拟” 。三是交往心理的隐密性。网上人际交往虽然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情达意,但这种文字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信息,交往的心理也是经过包装的,这种“网交”无论持续多长的时间,网友之间也很难明白对方的“真心真意” 。四是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的身份、职业、金钱、容貌、家世等交际主体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地位,在网上的人际交往中可以全然不顾;在现实交往中要遵守的一些社会规范,在网络交往中也不必遵守,只要按照网络

12、技术要求去操作,就可顺利完成网上人际交往。这种弱社会性、弱规范性的网络人际交往,容易使一些人暂时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和行为的约束,甚至放纵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造成非人性化的倾向。五是交往动机多样性。异性间的情感交往是大学生网上交往的“主旋律” 。异性效应在网上交往中不仅存在,而且表现得很明显。不少人上网聊天、浏览的潜在动机在于寻找异性,在追求休闲娱乐和心理享受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抱有相机觅友和调情的目的。 “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是他们交流的开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师生关系 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

13、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不是很满意,师生之间交往、交流都不多,关系并不密切。师生关系不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据调查,学生只有遇到与学习有关的“功课问题” 、 “学业问题” ,才会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至于其他个人的心理问题,以及情绪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等,则很少有人会去找老师帮助。二、人际关系的意义人的成长、发展、成功 1 交往与个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其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是身心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同时,如果儿童缺乏与成人的正常交往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不仅性格发展

14、会出现问题,智力也会出现明显障碍。例如孤儿院里的孩子被普通家庭收养后,心理交往的状况发生根本改变,其智力发展很快赶上正常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和良好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宿舍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的满意程度低。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大学生,则以欢乐、注重学习与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人的心态与

15、性格状况,直接受到与别人交往和关系状况的影响。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同别人有良好的交往与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者” ,对别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与更崇高的爱。2003 年 6 月 8 日凌晨 2 时许,兰州某高校一年级女生宿舍内传出女生凄惨的求救声和恐慌的尖叫声,女大学生李琴持刀疯狂地向还处于睡梦中的同学王慧砍去,王慧当即被砍得

16、不省人事,鲜血洒满了床单,同学刘燕爬起来救助血泊中的王慧,也被精神失控的李琴挥刀将刘燕乱刀砍伤,一时间宿舍内充满了恐怖的血腥味,其余女同学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拔打报警电话和 120 急救电话,所幸 120 及时赶到,两名伤者被分别送往医院急救,李琴被刑警带走被暂时刑拘。小矛盾引来大仇恨。李琴和王慧同处一个宿舍但却相处不到一块,在事发前两人就为一些琐事经常争吵,两人的矛盾还曾向系上反映过,系上也曾找她们进行过协调,但无济于事。李琴性格内向孤僻,使同学们无法和她勾通。就在前一段时间李琴竟然在同学的杯子里喷过氧乙酸,在防非典时期,学校禁止学生回家,结果李琴偷偷跑回家被学校发现,学校给李琴给了处分。李琴长期蓄积在内心的私愤都发泄在了王慧身上。还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优秀者,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人际交往状况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佐证。2、交往需要的有限性我们在探讨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后,也不能不重视另一个命题的存在,即人际交往需要的有限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孤独,缺乏感情依赖和理解时,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