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3671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咏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纵观古今,描写春天的诗文真是汗牛充栋。赏春、惜春、伤春各具特色,充满着诗情画意和真挚的情感色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家在赞颂春天的过程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原则、审美情趣。这里,孟浩然的春晓、李清照的如梦令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唐圭璋先生认为,孟浩然的春晓、李清照的如梦令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之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所见极为精辟。笔者拟将从意境、语言

2、、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孟李二人的两首惜春之作进行比较,以求其异同。一、意境“意境”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时代如火如荼的哲学争论。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周易系辞上)这是最早提出了言、象、意的关系的记载。魏晋王弼主张:“言不尽意”进而提出“得象忘言”之说。他的“象”有了“意境”之“境”的同质形象性。在六朝的佛学典籍中已出现了“境”、“境界”的词语。唐朝诗人王昌龄首先用“境”论诗,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格)这里“境”字,主要是指诗歌意象画面。后来,经唐代和尚、诗人皎然“取境”、刘禹锡“境生于象外”、司空图“象外之象”诸说之后,又经苏轼“游

3、于物外”、严羽“志趣”、王世贞“妙境”、“实境”、“佳境”、“化境”之变,最终汇集于王国维,“境界”一说。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说。那么,何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呢?人间词话是这样阐述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由此可知,“有我之境”是情感的着意显现,是景为情用,“无我之境”是情感的无息暗流是景引情生。用心 爱心 专心春晓、如梦令都属“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真诚炽烈流露,抒情主人公可以“君临万物,使万物皆备于我。”春晓写诗人经过一夜酣睡之后在春晓时分的所见所闻所思。全诗仅二十字,写来却曲

4、径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之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第一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全诗处处有“我”,以“我”的听觉、视觉将春天的微风细雨,鸟语花残连接起来。诗人的心灵似乎也不平静了,春天悄然而至,风雨送春归,时光无情、似水流年,构成了一种静穆、幽然、无奈的艺术境界。诗人内心感受平仄跌宕,伤春惜花,无可奈何。如梦令记述了一个极有情致的完整生活片断,时间从昨晚写到次日清晨,“雨疏风骤”、“绿肥红瘦”构成了一幅清幽谈雅的海棠图。诗中随处有“我”,“我”成为画中观景的主角。一场“雨疏风骤”之后,庭池中海棠怎样了?“卷帘人”说“海堂依旧”实是“绿肥红瘦”了,自然景

5、物色、形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触发了主人公惜花伤时的思想感情。“知否”两句语气宛然,而感情强烈,词中一问一答,将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蓼园词选所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春晓如梦令中主人公的情感和所写景物紧密地交融在一起,符合于“我”超然物外,俯视万物,君临万物,“我”又于万物之中,“万物皆备于我”,“我”于景中,景中有“我”,浑然一体。二、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中介符号,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在先秦时就有“鼓天下动者存乎辞。”(易经系辞上)此说肯定了语言形式的重要性

6、。子曰:“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肯定了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辨证关系。孔子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认为没有语言“志”就无法表达,更达不到交流思想感情和劳动经验。作为文学作品,语言就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种外在形式,文章的主旨只有通过语用心 爱心 专心言这一媒介得予表达,同时,好的语言形式,又能促进文章主旨的深刻性,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语言就成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在遣词造句方面上是值得借鉴的。沈德潜称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看似平淡的语言,去体会内在的韵味。春晓这首五言绝句,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无迹可窥。

7、此诗言浅意浓,景真意切,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博。读罢,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之音。作为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被陈延焯誉为“独辟门径,居然可观。”(白雨斋词话)她词中语言,仿佛不经意,随意而出,而表情达意,却细微深入,出神入化,耐人品味,率真自然多趋于通俗化,口语化。当然,通俗化的语言,不一定就是自然率真,自然率真要以“冲口出常言”,并能最恰切地表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深挚感情为前提,匠心独运,

8、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和完善安排。如梦令中“知否”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但李清照在怀着伤时惜花之情,向卷帘人急切发问,得到的却是漠不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却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收煞全词,可谓是独创性的妙语。使人觉得相叠有味,看似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入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无名懊恼,无限凄婉,堪称神来之笔。如梦令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不衰,这与作者语言功力不无关系。孟浩然、李清照两人在用语上都讲究平谈、自然,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华美,于平淡之中流露出作者率真的情感,表现了他们共同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心理定势。三、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凭借一定的表现手法以达到它的审美目的。诗词本

9、身就蕴藏着人们对自然景物的一种艺术感受。诗词的艺术美,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为艺术手法的选择和运用,离开对艺术手法的追求,诗词就失去了艺术的美学价值。用心 爱心 专心在中国,自然美一直为人们所崇尚。先秦老庄,视自然美为美的最高境界。李白更是明确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观、古人对表现手法新奇的追求,“酌奇而不失其真”,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采用白描手法是春晓如梦令的共同特征。使用白描手法描绘画面,传情达意,不仅雅俗共赏,而且情真意切。“凡是白描诗,最应有一种风趣,明明是寻常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此诗末句,就有此种情致。”(喻守真唐诗三面百首评析)这是今人对孟浩然春哓的中肯评价。这

10、首诗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以极小的篇幅,把一个变化着的春天景色和诗人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水乳交融,回环曲折,实在叫人叹服。整首诗风格就象行云流水,平易自然,悠远深厚,独臻宝藏。如梦令也用白描的表现手法,“绿肥红瘦”点染其间,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同时惜春之情亦跳荡而出。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种艺术境界的形成,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创新运用表现手法。对比,也是该词的一个主要表现手法。不过,李清照在运用这利传统手法时有所创新,并将其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天真单纯的侍妇(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公形成对照,突出了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诗和李清照的词,在意境、语言、表现手法上的异同,体现了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这一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审视文学发展的一个客观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