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671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寄宿利与弊的权衡——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年秋季,江岸区育才小学国际部拟招收 5 个班的一年级新生,可招生结束后仍不断有家长说着好话想把孩子送来寄宿。该校负责人李文华感叹,家庭经济条件在提高,但家长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孩子在校住读的需求也在逐年加大。据了解,目前,武汉市除了部分民办学校有寄宿条件外,公办重点中小学、幼儿园也纷纷开设了寄宿部,且寄宿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三四岁的孩子每周也只有一两天的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其他时间则生活在幼儿园。家长送孩子寄宿,理由多多今年 9 月,育才小学国际部的冯帆老师接手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天,冯老师感觉自己更像是幼儿园的阿姨,学生们想妈妈,嚷着要回家,哭声响成一片。到了晚上,冯老师和其他老师都没有回寝

2、室,她们得一个个哄着孩子入睡。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寄宿:就是和小朋友们生活、学习在一起,晚上再不能伴着妈妈的儿歌入睡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孩子们渐渐地适应了,晚上哭闹的少了,只是每周一早上,孩子们显得格外地郁闷,因为他们又将有 5 天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家长们选择让孩子寄宿?记者进行了调查。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小蕴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孩子从读幼儿园起就开始住读。即便小蕴每周回家的那两天时间里,她也难得见到父母一面。小蕴的妈妈说,他们也很无奈,夫妻俩平时工作忙,周末还要出去参加一些应酬,所以陪女儿的时间很短。现在,小蕴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读二年级,虽乖巧懂

3、事,但令其母亲有些难过的是,孩子和自己越来越疏远了,有时自己想摸摸孩子的头、亲近一下孩子,小蕴都会极不自然地挣脱开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武汉六中分校冯斌老师说,一些家长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于是,他们就把孩子放在寄宿学校。曾经有一名在合资企业上班的家长直言,就是想花些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活空间。他说,现在找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两者权衡下来,还是以送孩子寄宿学习为好,家长只要多多注意周末时间尽量和孩子呆在一起,补补亲情,教育效果一样好。期待寄宿改变孩子一名 9 岁的男孩被家长溺爱,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谁的话也不听。父母

4、感觉再这样下去,孩子的成长会出现问题。经合计,家长便把孩子送进硚口区崇仁路寄宿学校,希望“全托式”的教育能改改孩子的劣习。据悉,不少家长认为寄宿学校生活和学习有规律,不仅能培养孩子自理、独立的能力,也能提前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为了减少再婚家庭的矛盾今年,汉口的张先生再次结婚,他很想让 8 岁的儿子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儿子不喜欢新妈妈,为了避免家庭纷争,张先生决定把孩子送去学校寄宿。“孩子一周回来一次,一些家庭矛盾都能避免。”目前,像张爸爸这样心态的家长不少,他们或者离婚,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再婚后为了减少家庭矛盾,便看准了把孩子送去寄宿的省事办法。寄宿制的优势令家长心动目前,武汉市的寄宿制学校,有

5、全体寄宿的,也有部分班级寄宿的。由于是寄宿,所以在教育管理上比较到位,特别对寄宿生学习的跟踪和指导更加充分,晚上一般要上晚自习,由教师进行辅导,这点非常受家长的欢迎;另外,寄宿制的学生活动多,早锻炼都有保证,并能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除了学习,寄宿学校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育才小学寄宿部提倡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用餐不挑食、要求学生不攀比家境,并且还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注重乐器培养,这些都令家长心动。家住水果湖的李女士说,孩子现在虽然只有 8 岁,但是寄宿学校的老师把孩子调教得很好,孩子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懂得孝敬父母,比原来懂事多了。学生寄宿产生的问题不少低龄寄宿

6、,让孩子没安全感采访中,一些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的父母坦言满意,因为孩子乖巧、自立,连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但是,武汉市教科院一名老师指出,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位教师称,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残酷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孩子缺乏安全感。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武汉六中分校教师殷静认为,有的父母对教育孩子没有信心,为图方便将孩子“推”给学校。但是孩子太小,该和父母交流的时候却失去了这样的亲情沟通机会,有可能错过亲子沟

7、通的黄金时期,待到发现亲情淡漠时也晚了。上海市的一名心理专家在调查中发现,上寄宿的幼儿常常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抑郁型,孩子看起来很听话,但没有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也最危险。另一种是没有安全感,孩子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特别胆小,总是紧贴着父母,害怕和父母分离。因此,这位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如果非要选择寄宿,那么一定要看孩子有没有单独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幼儿园或者小学是否创造了一些类似家庭的氛围,孩子是否允许携带自己的玩具和私人用品等。人际交往困惑多武汉六中分校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寄宿生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人际交往。多名学生住在一间房里,各自从小备受宠爱,性格各异,

8、住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女孩子喜欢夜聊,小曳(化名)是一名内向的孩子,在寝室话不多,也没什么朋友。进高一刚入校的一天晚上,寝室的几名女孩到灯熄了还在那热火朝天地聊各自喜爱的明星。直脾气的小曳不善言辞,“冲”了其他女生几句,让她们熄灯后不要再说话。于是,女孩间发生了口角。从那以后,室友就开始有意识地孤立她。小曳痛苦不堪,看到其他女孩同进同出,有说有笑的,她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但又不愿告诉老师和父母。就这样闷闷不乐地过了半个学期,成绩下滑严重引起父母的重视,才了解事情的原委。育才小学国际部的董翌老师说,对于寄宿的学生,老师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注意到问题的发生,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不会轻

9、易与大人谈起同学之间的矛盾。那么,大人要教会孩子对他人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不能再一味地自我。武汉六中分校的一帮女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一学生彭晶说,同学间发生矛盾多是大家太自我而引起的,事情都不大,但是很影响心情。于是,大家想出一个方法,如果有矛盾,大家就一起开个会,讨论问题为什么会激化,事情该怎么解决,以后如何避免,“这样一来,大家心里的疙瘩都不会过夜,事情解决了,心情也会好起来。”早恋问题不可忽视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要面对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好交往、重友情。而远离父母的寄宿生

10、每天自我支配的时间较长,存在忧虑、缺乏自信;孤独、渴望亲情;好奇、容易冲动的心理特点,容易导致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当大人在分析高中寄宿学生容易早恋的种种原因时,学生的回答很简单,寄宿生活太单调,天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怎么不会日久生情?六中分校高三班主任邓时珍说,寄宿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后,容易和异性交往过密,那么老师的处理方法很为关键,应慎用请家长、强制要求分手、公开处理等方法。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邓老师深深地认识到处理学生感情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和讲究方法。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地训一顿未必就是好办法,应该从各个学生不同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

11、帮助他们分清正常交往和交往过密,建立男女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懂得珍惜自己的情感。从而放下包袱,端正态度,走出花季的误区。爱攀比,不会理财“我的爸爸开丰田车来接我。”“我才不稀罕呢,我家有两辆车,我让爸爸开越野车来接我。”这是两名在学校门口等家长来接的寄宿学生的一段对话。因为寄宿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攀比现象较严重。孩子们什么都比。据一所寄宿小学的生活老师介绍,孩子们在宿舍里聊天时,比穿着上的名牌、比过周末在什么好地方吃了什么、比谁家的车好、比谁爸爸的官大,虽然童言无忌,但是这种现象让这名生活老师担忧。武汉市华一寄宿学校初中学生杜紫婉曾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学生消费高、爱攀比的症结是在家长。家

12、长的溺爱和攀比掀起了学生消费大潮。紫婉对周围部分学生每月的各类支出进行了统计,发现月支出 1000 元的不在少数,有的人甚至突破了 3000 元。为此,武汉六中分校每月将学生在学校的各样花费进行公开排名,发现消费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理财教育。此外,该校殷静老师建议,各方都要指导学生合理消费。生活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全面了解学生每天的消费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消费,如指导学生记录消费日记等。家长也不能溺爱孩子,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寄宿孩子的家教不可取代在一家商场搭建的舞台前,一个小孩子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因为表演得一般,少有人为其鼓掌。台下的一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无论别人表演得如何,鼓掌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是殷静老师在街头看到的一幕,她感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父母的教育可以是无形的,见微知著的。一些寄宿学生的家长以工作忙为由推卸教育的责任,是站不住脚的。虽然集体生活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确实有好处,但是,家长不应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也不应该过分依赖学校,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寄宿,并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不只了解孩子的问题,更应清楚孩子的全面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