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619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连江明智学校 2013-2014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亲爱的同学:一年多来初中语文世界的徜徉,热爱生活的你一定有了深深的语文情结。又到了展示自己的时候啦!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 16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是( )(2 分)A. 提防(t) 脂粉(zh) 惊骇(hi) B. 绥靖(si) 溃退(ki) 丰功伟绩(j)C. 诘问(ji) 星宿(xi) 惟妙惟肖(xio)D. 环绕 (ro) 瞥见(pi) 锐不可挡(dng)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治裁 晨曦 血腥 闪烁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 琅C响

2、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D孤苦伶仃 纳粹 鞠恭 铁锈 3.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妥当的一项是( ) (2 分)A.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B.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C 蜡烛的作者是前

3、苏联作家西蒙诺夫。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2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 20 余条旅游精品线路B.绿树葱茏,树上的鸟儿大约有一百多只。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D.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劫一空。6、古诗文默写。 (6 分)行走在古代文人诗文歌赋的园圃中,我们常常能触摸到他们敏感而又丰富、深沉而又蕴藉的内心世界:(1)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3) ,长歌怀采薇。 (

4、王绩野望 )(4)东皋薄暮望, 。 (王绩野望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气势浩大的诗句 , 。二、综合性学习:(19 分)7、本单元我们进行了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你展示:(6 分)(1) 、A、有关战争的成语: _ _ B、有关战争的名言: C、有关战争的诗句: (2) 、你一定度过不少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你最喜欢哪部作品中的哪一个文学形象?谈谈理由。(4 分)8、简要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4 分)50 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

5、38 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美国记者: 周总理: 39、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

6、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 分)这段话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出自_ _(书名),作者是 (国籍)的 (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_。10、仿照下面句子,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2 分)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故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 银辉中,体会 “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 。11、浏览新闻,回答问题。 (4 分)中新网西昌 10 月 1 日电 北京时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18 时 5

7、9 分 57 秒,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伴随着震天巨响, “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力直刺苍穹。一瞬间,群山抖动,大地震颤,人们翘首仰望,火箭拖着长长的火柱,向东南方向飞去,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白色轨迹,犹如仙女抛出的长绢,当空飞舞。一会儿的功夫,火箭便钻入更加稠密的云雾层里,什么也看不见了。唯有那震天动地的呼啸声,还在持续。这时,群山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似大海波涛,似空中惊雷,久久回荡在发射场幽深的峡谷中。据了解,此次发射是继“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积累工程经验,是二期工程

8、的技术先导星。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1)请给本则新闻拟写一条恰当的标题 (2 分)(2)所选新闻第三段属于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试说说其作用。 (2 分)三、阅读理解。 (共 35 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

9、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4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

10、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 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2、第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 分)。段属于 描写,“苇子”狠狠往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 的精神? 13、第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这句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 。文中对主人公“

11、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4 分)。15、“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句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4 分)。16、“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黑的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8 分)微博时代来临52010 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 Google Trends 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微博正在改变我们

12、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曰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 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

13、”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 1 分钟用户就做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2008年 11 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 年 6 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 Twitter(微博客服务的网站)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 CNN、BBC 也不得不先后在 Twitter 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 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 种导向。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 年74 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