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192595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5例临床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5 例临床分析【摘要 】 目的 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减少漏诊,提高治愈率,判断病情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了 55 例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部分 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但腹水培养阳性率低。Child 分级、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及感染程度与预后相关,且并发症越多,肝功能积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提高对 SBP 的认识,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 SBP 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 肝硬化;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的常见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

2、腹水病人中年发生率初次约 10%,而再次累积可达50%,平均发生率约 30%,病死率达 50%,其中 1/3 直接死于SBP,但多可通过及时准确的抗菌治疗而得到控制1 。笔者就所收治的 55 例患者作一临床回顾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21.1 一般资料1996 年 4 月 2005 年 4 月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 55 例肝硬化伴 SBP 患者。年龄 1382 岁,平均 53.2 岁,其中男 46 例,女 9 例。肝炎肝硬化 48 例,血吸虫肝硬化 4 例,肝炎合并血吸虫肝硬化 3 例。1.2 诊断标准肝硬化的诊断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B超检查,部分病例行肝脏 CT

3、扫描检查,除外肝脏占位性病变。SBP诊断依据:典型的腹膜炎症状、体征,如发热、腹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腹水常规检查多形核白细胞(PMN)0.25109/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备上述标准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并除外结核性、癌性腹水即可诊断。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2 结果32.1 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本组发热 22 例,腹痛 33 例,压痛 35 例,反跳痛 40 例,腹肌紧张 9 例。血象 WBC10109/L 者 23 例,N76% 42 例。腹水常规检查 WBC0.5109/L 者 21 例,PMN0.25109/L

4、 52 例,腹水蛋白1.5mg/L 31 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9 例,其中革兰阴性菌 7 例,分别是大肠埃希菌 5 例,肺炎克雷伯菌 2 例;革兰阳性菌 2 例,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 1 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超过正常 3s 者 45 例。总胆红素17.1mo1/L 者 51 例。2.2 治疗均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或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疗程 714 天,同时予护肝支持等治疗。治愈 26 例,好转 21 例,死亡 8 例,治疗有效率为 85.46%。死亡 8 例中除 1 例直接死于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外,其余均死于常见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2.3

5、预后55 例分为存活组(47 例)和死亡组(8 例)进行比较,有4六项指标与预后相关。Child-pugh A 级 10 例无一例死亡,B 级 22例,死亡 2 例,C 级 23 例死亡 6 例,级别越高病死率越高,24.54,P 0.05。55 例中无并发症者 35 例死亡 1 例,有一种并发症者 10 例死亡 2 例,有两种或以上并发症者 10 例死亡 5 例,214.20,P0.01,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PT21s 者 22 例死亡 6 例;21s 者 33 例,死亡 2 例,24.78,P0.05。总胆红素85mol/L 者 20 例,死亡 6 例;85mol/L 者 35 例,死亡

6、 2 例,24.24,P0.05。血象白细胞10109/L 者 23 例,死亡 6 例;10109/L 者 32 例,死亡 2 例,24.23,P 0.05。腹水白细胞0.5109/L 者 21 例,死亡 6 例;0.5109/L 者 34 例,死亡 2 例,2 5.38 ,P0.05。3 讨论SBP 无明显的腹内感染来源,最可能是肠道菌进入血流,由菌血症引起腹水感染,故腹水培养阴性的患者血培养可为阳性。因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增殖,以及肝内外较多短路,含菌的门脉血流不经血窦中枯否细胞吞噬,发生菌血症导致腹膜感染;另外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尤在肠道感染时,细菌可直接通过肠壁进入腹腔

7、。肝硬化时发生 SBP 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和腹水调理活性低下,后者与蛋白含量密切相关,含量低的调理活性亦低。腹水蛋白1.5mg/L 的病人中 25%住院期间发生腹膜感染2 。5SBP 大多症状轻微,有的病人并无腹部体征,可能由于漏出的腹水使炎性渗出的腹膜刺激症状缓和;另外病人衰竭也使局部反应迟钝,其及时诊断取决于医生的警惕性。现在普遍倾向于无论有无症状或(和) 体征均作诊断性穿刺检查腹水常规和培养。凡短期内腹水大量增加,无诱因的肝性脑病,无原因的肾功能迅速减退,原因未明的发热,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或不高者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均要考虑SBP 的可能性。尽管腹水培养对 SBP 有确诊意义,但阳

8、性率不高,本组为 16.36%。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腹水 PMN0.25109 这一标准。其预后取决于近期胃食管静脉出血,感染程度和肝肾衰竭的情况。50% SBP 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幸存者 69%将在 1 年内复发,又将有 50%死亡。肝硬化 Child-Pugh 分级积分越高预后越差。本组 Child-A、B 、C 级之间病死率有明显差异,可作为 SBP 预后的指标。肝硬化伴 SBP 后常加重肝实质损害,肝功能急剧下降,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死率增加。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2一致,认为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而高胆红素血症,PT 延长提示预后不良。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的进步,情况大有好转,SBP 缓解率可达 70%90%,生存率50%70%1 ,这与本组的病死率 14.55%还有一定差距,考虑与多为初次感染、感染程度轻以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护肝对症支持治疗有关。一旦临床考虑 SBP,就应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而不一定知道致病菌的特点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一般首选头孢类广谱抗生素或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6【参考文献】1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6.2田文谋,于德昌. 腹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