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192572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语 文 试 题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古代, “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 “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

2、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 ,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

3、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 “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 “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 。可以看出, “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 亡国,有亡天

4、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篇文字 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2“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 “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 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

5、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B先秦时期, “民”的因素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 孟子的一些文章中,“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

6、的内涵了。D在顾炎武笔下, “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B 岳阳 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

7、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改朝换代、国家灭亡的具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这里的“天下” ,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 “贤者” ,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 ,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

8、,不仅仅是中3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李严传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 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

9、,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 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 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 ”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 ,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

10、“物归中国,谓之入草 ,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 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 得李严来即降。 ”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 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 ”庄

11、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 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 ”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C而淮南

12、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4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 ,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 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13、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

14、衍果然投降。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5 分)(2)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游西湖苏辙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5昌市

15、东),自号颍滨遗老。8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9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之上苍茫空阔景象的名句是“ , ” 。(4)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迷和冤禽,以此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 , ”。(5)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之间关系的名句是“ , 。”(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因“ , ”而导致灭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4)小题。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聂鑫森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在他那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