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3732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湖 南 省 语 文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特 点 探 微(含练习题)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422823)刘学兵纵观近三年湖南省语文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题,发现他有着区别于全国或其它省份诗歌鉴赏题的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比较阅读,适当引导”八个字。如果将“比较”与“引导”进行组合,会出现在三种情况。一是只有引导,没有比较,比如 2004 年的高考试题。二是比较和引导同时现身于一题中,比如2005 年和 2006 年的高考试题,而比较又可分为一首诗中的比较和几首诗的比较,这两年的试题都是两首诗的对比阅读,三是只有比较没有引导,当然,这一题型在湖南省高考试题中还没出现,

2、但在其它省份或全国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过。一、“比较阅读”与“适当引导”阐述既然是“比较”就要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准确的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要能明白比较的对象。就诗歌而言,比较的对象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内容的比较,包括诗人的观点、情感等方面;一是表现手法;一是形象;一是语言;一结构。这五种对象中以内容和表现手法考试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诗歌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叠字、用典等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移情等等)、描写技巧(主要包括烘托、对比、虚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

3、、色彩渲染、白描和工笔、观察角度的变化等等)。命题者在诗歌鉴赏题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有利于调动考生的阅读经验、触发其阅读联想,有利于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诗歌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就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引导是一种示范,当然也就是一种限制或者说是约束,所以有些考生对这种题型总是不适应。适当引导对考生有利也和弊,但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提示,为我们的作答创造有利条件。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引导语中发现两个有得有因素:一是句型尽量相同,个别词语都可以照帮照抄;二是可以从中找到比较的对象,比如,引导语中出现了表现手法,那么你的答案中肯定也要有表现手法,一但找准比较对象后,就紧紧围绕这一

4、对象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找出最终答案。二、考题巧析1、(湖南 2004 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 2 页 共 10 页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

5、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 。解析:本题是就一首诗进行分析,命题者已经分析了前三句,要求考生赏析第四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命题者对前三句的分析,为考生分析第四句指明的方向。考生在分析前三句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前三句从结构(例如“紧承上句”“点题”“承第二句而来”)、内容、表现手法(想象、烘托、间接)三个方面来分析的,那么我们在分析第四句时,可以对着这三点去对号入座,这时我们会发现第四句与第一句是首尾呼应,在第四

6、句中还出现了通感这一手法,内容则是写花开的繁茂。这时我们可以对这些东西进行组合。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2(湖南 2005 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

7、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分析:这是就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命题者就这两首诗出了两个题,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两题如出一辙,题型一样,命题者将两首诗的表面上的相同点找出来第 3 页 共 10 页了,只要考生去找相同点中的不同点。下面以第一小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小题中第一句话“两诗都着一望字”是总的句子,它可以管

8、:“李诗”这一句,当然也可以管“柳诗”,那么答案中第一句话就不要写了,现在从第二句看起,题干中有“李诗之望在首句”,那么答案中也应有“柳诗之望在 ”,一看柳诗就知道“柳诗之望在未句”。题干中接下来出写了“实则写登校”这就暗示了我们这是从“虚实”角度来分析,这时我们就要分析柳诗是“实”还是“虚”,并且还要答出“虚写”的对像,显然柳诗中是“虚“,是“虚写登上峰头”。题干中接下来一句是“引领全篇”,这就告诉了我们命题者在赏析“望”字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时可以发现柳诗是“收束全篇”。题干中再接下来用了“既又”的句式,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这时我们在答案中也要运用“既又”句式写出柳宗元所抒发的感情。答案:(1

9、)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3(湖南 2006 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咏物诗讲

10、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 分析:从例题 2,我们似乎发现了“依葫芦画瓢”这个规律,其实这一规律命题者也发现了,因此,在 2006 年的高考中,命题者就在这方面下了点功夫,在“依葫芦画瓢”前,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确的提炼

11、。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第 4 页 共 10 页三、好题精练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剑 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马 诗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注释 房星,星宿名,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这两首诗都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内心的情感

12、和思想融入到鲜明的形象之中。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抒发上,贾岛诗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用语率真,直抒胸臆,表白了自己出众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李贺诗则 。两首诗都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贾岛诗塑造了一个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具有宏大理想的剑客形象,在机遇面前跃跃欲试、有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李贺诗则塑造了 。答案:1先叙后议,婉曲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凄凉的怨愤之情。/(塑造了)一个内心郁积着不平而又非同寻常的马的形象。它虽境遇恶劣,被折腾得瘦骨嶙峋,但仍素质精良,骨力坚劲。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渔 家 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13、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清 平 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绿蚁:一种美酒。挼:搓揉。 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清平乐写于晚年。(1)两首词都写到了“醉”,前首词中的“醉”,写作者看到开在雪中,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的美人般娇艳的梅花,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不忍离去而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后首词中的“醉”, (2)两首词的意境不同。前词的意境清新、宁静,一个“赏”字,表现她少女的纯真和当

14、时生活的欢乐闲适; 。第 5 页 共 10 页答案:2.(1)写自己看到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的梅花,联想到自己晚年家破人亡、飘泊不定的生活,禁不住留下伤心的泪水,因而借酒买醉,表达的是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易老的情怀。 (2)后词的意境冷落(或萧索)、沉郁( 或凄伤),一个“难”字,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3.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水村闲望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翡翠:翠鸟。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作,而俞诗为隐逸扬州时所作,两诗思想感情与写法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均以“望”字统篇,寓情于景。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云飘星落、雁横笛怨、菊静莲谢的深秋拂晓图,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 。(2)两诗均以结句抒怀,点明诗旨。赵诗曰“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风味正美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京城,借典故抒写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而俞诗则曰“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