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90983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结题报告执笔人:严立2004 年 5 月经江苏省盐城师范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江苏省盐城师范学校批准, 小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的变化为校级科研课题,以严立为组长、陈宪一为副组长、尚海燕、查爱为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对社会的每个成员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 2001 年开始在全国的 27 个省市(自治区)38个实

2、验区进行试点,2002 年我市的大丰市被批准为首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3 年秋,新课程在我市全面推开。新的课程标准无论从理念到课程设置到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整个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但是目前的教师队伍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就传统的教育教学技能而言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他们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完整的目标体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全面探索新课程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变化以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方法,为小学教师技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途径。二、课

3、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HowardGadner)认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人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 9 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着差异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J.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

4、本过程:“同化” (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

5、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

6、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科学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多边活动动态变化过程,必须兼顾教和学等方面的作用,即既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

7、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认清新课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2、通过研究,分析教师还要补充哪些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3、通过研究,探讨培养这些技能的方法与途径。四、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新课程课堂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教师的行为有什么影响。2、教师的学习指导技能及其培养3、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及其培养4、教师的整合课程技能及其培养5、教师的新的课堂管理技能及其培养6、教师的交往合作技能及其培养7、教师的新的教学设计技能及其培养8、教师的学习评价技能及其培养9、教师的教育科研技能等技能及其培养

8、五、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及期刊和课改实验区的经验材料,保证对新课程准确理解和把握。2、调查法。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课堂的变化及教师技能方面的欠缺。3、行动研究法。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培训方案并付诸实施,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总结,在实践中寻找有效途径。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六、研究步骤和主要过程2004 年 5 月正式开题,整个研究历时两年半时间,包括了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1、准备阶段:2004 年 5 月2004 年 10 月,阅读

9、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 国际教育新理念 、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等书籍及有关期刊和课改实验区的经验材料,准确把握新课程精髓,召开了题会,制定了前期调查方案,并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分工,由严立负责研究新课程课堂发生的变化及课程资源开发技能、陈宪一负责研究学习指导技能、查爱负责研究课堂管理技能和评价技能、尚海燕负责研究教学设计技能和人际活动技能。2、研究实施阶段:2004 年 10 月2005 年 3 月,课题组成员分别赴首批

10、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大丰实验小学和市区的盐城市第一小学、盐城市第二小学、解放路实验学校、迎宾路小学以及部分县实验小学、县普通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深入现场听课,对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进行访谈,利用盐城市教育局和盐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小学各科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及小学校长培训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以及教师行为的变化,总结出了新课程教师还必须补充学习指导、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整合课程、交往合作、新的教学设计、新的课堂管理、学习评价、教育科研等技能,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门、集体讨论,针对我市目前教师的现状,制定了训练方案。2005 年 4 月2006

11、 年 10 月在我校举办的小学各科教师新课程培训班、部分我校组建的小学教科研网络学校以及五年级学生中进行实施,并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不断修订、调整、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总结阶段:2006 年 102006 年 12 月,课题组成员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认真了分析,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总结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变化和教师所需的新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培养的方法,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教学的新技能在盐城师范第四期上发表) ,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成果进行鉴定和推广。七、课题研究成果(一)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1、教学策略的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新课程教学过

12、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增长知识和才干;教学信息由单向传递向多向传递,新课程课堂是师生共创一个动态、生动、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以谈话进行的双向交流,讨论进行的多向交流,探究研讨进行的综合交流,形成一个立体传递与反馈系统,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帮助、影响、补充,达到

13、共识、共享、共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展开和整合的过程,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实现了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互补。2、教学模式的变化:根据加德纳(HowardGa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人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 9 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着差异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教师应

14、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学生现实,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差异、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尊重学生多样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特价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引领学生前行。3、课堂管理的变化: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创设和谐、平等、宽松、合作的课堂氛

15、围,促进课堂的生长,而不是主要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二)教师必须补充新的教学技能及其培养1、学习指导技能及其培养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

16、,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此次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指导技能培养方法与途径:首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空间,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