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9339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1 届高三年级联考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境 与 象袁行霈意境是指诗人的

2、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 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 “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 景”, “景”只是“物境”的一种, 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文融”解释为“ 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这里还有一个

3、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 锡所谓“ 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 话称赞董侹的诗:“心源为炉,笔端 为炭,锻炼元木,雕 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 ”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 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

4、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 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 飞升的起点,但不 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 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 验, 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 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

5、的比 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是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楼船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足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

6、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 华。意象好比 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 则有了云的千姿百 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一一意与境 ,有删改)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

7、以使读者沉醉其中。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2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 逐意奔走” ,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8、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3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言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 “境由象生” ,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 ,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B “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本身所创造的和读者所想像的时空之中。D借鉴英美意

9、象派的“ 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困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二、 (3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7 题。唐瑾,字附璘。性温恭,有器量,博涉经史,雅好属文。身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伟,年十七,周文闻其名,乃贻永书曰:“ 闻 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可并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 ”因召拜尚 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封姑臧县子。累迁尚 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室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迁户部尚 书, 进位骡骑大将军、开府 仪 同三司,

10、 赐姓宇文氏。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周文,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庶子孙承其余论,有益义方。周文叹异者久之,更赐瑾姓万纽于氏。谨乃深相结纳,敦长幼之序;瑾亦庭罗子孙,行弟侄之敬。其 为朝望所宗如此。进爵临淄县伯。转吏部尚书, 铨综衡流,雅有人伦之鉴。以父忧去职,寻起令视事。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然瑾尤见器重。于谨南伐江陵, ;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 赖瑾获济 者甚众。 时论多焉。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 。或白周文曰:“ 唐瑾大有

11、辎重,悉是粱朝珍玩。 ”周丈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 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 义。向若不令 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孤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 ”论乎江陵功,进爵为公。六官建,授礼部中大夫。出为蔡州刘史,历拓州。 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史称之。 转荆州总管府长史。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内史中大夫。曾未十旬,遂迁四职,搢绅咸以为荣。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寻卒于位。 赠小宗伯,谥曰方。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著衣冠以对妻子。 遇迅雷风烈, 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乏

12、者,又割膏腴田宅以振之。所留遗子孙者,并墝埆 之地,朝野以此称之。撰 新仪 十篇,所著 赋、颂,碑、诔二十余万言。瑾次子令则,性好篇章,兼解音律,丈多轻艳,为时人所传。 天和初,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仕隋,位太子左庶子。皇太子勇废,被 诛。(选自北史唐瑾传 )注投杼之疑:比喻无事实依据的谣言造成的疑虑。墝埆(qioqu):土地坚硬瘠薄。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敦长幼之序 敦:重视B唯见坟籍而已。 坟籍:古代典籍C所留遗子孙者,并墝桷之地。 遗:遗留D明其不以利干义。 干:触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13、周文叹异者久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谨乃深相结纳。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C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军中谋略,多出瑾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瑾容貌魁伟,年少时就博涉经史,喜好写文章,周文听到他的名气,就写信给其父唐永让唐瑾入朝,任命他为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中文书,大多由他掌管。B唐瑾学行兼修,燕公勋高望重,两人相互敬重,就禀告周文帝希望两人能同姓,并结为兄弟,周文叹异很久,就赐给于谨姓万纽于氏。C唐瑾作为元帅府长史,平定江陵时,军中的计谋策略大多出自他。在退军时,许多将领通过掳掠,

14、获取了很多财物,而唐瑾一无所取,仅得到两车书。D唐瑾性格方重,喜好施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所得到的俸禄赏赐,常常拿来散发给宗族,对于那些特别贫穷的人家,甚至会把自家的好地好房子拿来帮助他们。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谨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 (3 分)(2)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悉是梁朝珍玩。 ” (3 分)(3)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必起,冠带端笏危坐。 (4 分)阅读下列宋词,完成 89 题。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未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

15、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 分)9本词最后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历代称颂,你认为这四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4 分)10古诗文名句填空(任选 5 句) (5 分)(1)是日也,天朗气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 。 (杜牧阿房宫赋 )(3)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恍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四面边声连角起, , 。 (范仲淹渔家傲 )(6)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 )(8)鹿门月照开烟树,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 (2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转 身李汉荣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 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 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