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91520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十首选择题集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 “松”“风”等均别有深意。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C. 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和松之“端正”相对照,突出了松的刚正不屈。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 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下列

2、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D 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诗中“古人”、 “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 诗人因此有感而发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 这是一

3、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 .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即“常常”, “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言欢,以至忘了归期。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4、。B、 颔联两个 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 “云鬓 改”摹容貌, “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 “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B、 颔联写别 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 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

5、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A、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 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 “晓镜 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6、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B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 静,渲染了清秋气氛。C下阕转 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

7、 浮云指眼前的困 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 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D【解析】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 项理解不准确。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 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 气却沉雄刚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