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9048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以及课后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独坐敬亭山1、作者:李白( 701年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 ,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 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作品原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3

2、、词语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 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厌:满足。4、作品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3、。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5、创作背景公元753 年(天宝十二载) ,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其中说道:“ 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 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2望洞庭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人,唐

4、朝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2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

5、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 、 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1、原文赏析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译文注释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念 hu,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

6、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3、作品鉴赏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 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

7、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 ,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

8、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4、创作背景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

9、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浮岷江, 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3、 忆江南1、作者【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 卖炭翁 、 琵

10、琶行等。2、作品原文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注释译文注释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 ,此词又名谢秋娘 ,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 、 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23、作品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 青年时期

11、,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 “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 “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

12、端倪,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 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 风景旧曾谙 ”,点明江南风景之“ 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

13、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3课后练习一、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谙()镜( )孤( )厌()暗()境( )狐( )压()二、完成下面的填空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和_。诗句中,能表现出“ 孤独”的词有_。2.望洞庭的作者是_ 代诗人_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 3.忆江南是_ 牌名。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 的红和春天_的绿。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 _的情感。三、解释古诗句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_。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四、默写下面的两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_ _ _ _ _作业布置 古诗词三首习题一、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