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8877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其一)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作品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

2、,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

3、,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竹枝词(其二)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作品赏析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

4、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就象这绕山

5、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作者: 刘禹锡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西春水彀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作品赏析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加以重复指示,把人的视线牵移到此, 在人的刻意关注中,杨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气息便愈加浓郁可感。把桥上的行人用 “人来人去”来表现,以见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充满了动感,紧接着缀以“唱歌声” 三字,歌声与往来行人牵

6、引杂合,忙碌而繁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土俗民风的独特性 因这些词语的重复而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示。竹枝词(其四)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作品赏析1 、这首诗写蜀客的薄情。 2 、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很高,表明时间很晏了。3 、 蜀国 ,西蜀成都的商客。 兰桡 ,木兰做的船,泛指很讲究的船。 4 、 凭寄 两句: 狂夫 ,狂放而没有操守的人。 万里桥 ,桥名,在成都。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作者: 刘禹锡竹枝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作品赏析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五。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

7、,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竹枝词(其六)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城西门外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作品赏析“懊恼人心不如石”就是直接用比,作者把“人心”和 “水”、“石”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物象在特殊的语境联系起来,于平常中出新意,使作 者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在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比喻与“国风”中本体和喻体简单的一一对应,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直观表述的比喻不太一样,而是用比

8、来表达心中的幽怨愁情,用在对人生感慨和恋情的 抒发上。如“人心不如石”句,人心和石、水本没有可比性,二者之间本不能构成对应 关系,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二者却因用比而建立起意象的联想机制。诗人把他的人生感 悟融进这两个比喻之中,形象而深刻地传达心中的隐痛和感伤。竹枝词(其七)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作品赏析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

9、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

10、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竹枝词(其八)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作者: 刘禹锡竹枝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作品赏析【注释】:个里:此中。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为匈奴族后裔。因避安史之乱,举

11、族东迁,刘禹锡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公元 793 年(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一同参与永贞(805-806)革新,结果一同贬谪远郡,历尽坎坷。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后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精炼含蓄,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 ,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 ,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 卷。宋初亡佚 10 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 卷。竹枝词(其九)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作品赏析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