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77842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作者】张 亮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以仕为隐 【指导老师】白 瑞 芬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阮籍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渗透进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而他最负盛名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文学意蕴。前人对阮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阮籍生平事迹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阮籍的人格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他与司马氏的关系上,有众多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阮籍软弱,不如嵇康刚烈,另一种是认为阮籍不屈。其次是对阮

2、籍作品的研究,提到阮籍的作品就不得不说咏怀诗 ,阮籍诗现存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对五言咏怀诗的研究是阮籍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一方面,前人多是从咏怀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等。另外,还从咏怀诗对后世的影响来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审美意象的多重性,咏怀诗对诗歌文化的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研究咏怀诗的方向。最后是对阮籍思想上的研究。总的来说,对阮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了解阮籍有很大的帮助。而对阮籍咏怀诗的研究,则能够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阮籍当时的所感所想,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处事方式和对政治的态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一

3、、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去世。阮籍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擅长诗歌创作,以咏怀诗驰名于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阮籍的咏怀诗分为五言和四言两个部分,五言诗现存八十二首,四言诗存有十三首,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忧生之嗟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千百年来,虽然它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其真正的底蕴,却不为世人所知。众所周知,阮籍的诗隐晦曲折,令人难以捉摸,但就其所包含的一般思想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来说,还是十分清楚的。唐人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

4、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所谓“忧生之嗟” ,乃指阮籍对人生、特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感叹;“志在刺讥” ,说明阮籍的诗旨在于刺时、刺世。前者直接导致阮籍对现实或人生在社会层面价值的否定,后者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忧虑,从这一特定的层面看,二者构成了一定的矛盾,映照着阮籍心理世界的困惑。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忧生之嗟” 。反映“忧生之嗟”这一主题的咏怀诗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这一类的内容在咏怀诗的统计中占有极大的分量,而且它们构成了咏怀诗的基本旋律,其他方面的咏叹可谓皆由

5、此衍生,或说是这个主音的伴唱。例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第三首这首诗引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谚语,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生活即将到来的担忧。春日盛开的桃李不过是一时之景,转眼间便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那高大的殿堂也终有一天会变成杂草丛生的废墟。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思索着事物盛衰的哲理,敏感的心中充满了乱世将至的忧惧,他恨不能立即驱马直奔西山去隐居起来。他心痛的想到自己尚无全身之计,那里顾得上妻子儿女!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感受, “凝霜” 、 “野草” 、

6、 “岁暮”等词更强调出一种事变将至的紧迫感。本首诗以草木的自然盛衰,兴起对世事兴亡的感慨,抒写厄运临头的悲愁。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首诗中寄托了作者对曹魏亡国之忧。又如: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讫,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第四首?这首诗是说万事都有一个必然的规律,就像天马出产在西北,而要从西到东来,有一条必经之路一样。岁月的流逝,不会有终止,人生的富贵又怎么能永世常保呢?春天清露披盖着水边的秀兰,秋冬凝霜便粘附田野的荒草。早晨的时候一个人看来是美貌的少年,到了晚上就变得又老又丑。平常的人当然不是成仙了的王子晋,有谁又能永葆青春美好

7、呢?这首诗借自然现象,用比兴的手法,说明人生短促,富贵无常,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以上诗中体现了阮籍的“忧生之嗟” ,?由此足见他内心世界的焦虑、痛苦、伤感、恐惧、忧郁,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感叹。无疑,这里所展现的完全是阮籍的另一个层面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深层,同时也更为纯真的心理世界。 咏怀诗这种对于个体生命的这种沉重的呜咽,就其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是以情感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深重苦难。(二)志在刺讥与“忧生之嗟”相对立, “志在刺讥”构成了咏怀诗的又一重要的思想内容。二者所包含的意义有根本的不同:前者侧重于个体生命的价值,而后者则侧重于生命形式在社会层面上

8、的价值。这种思想矛盾,不仅表现了阮籍内在精神世界或心理世界的分裂,而且在共时态的层面上再现了阮籍思想的演变。例如: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何茫茫。走兽交横弛,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息终憔悴,咏言著斯章。第十六首诗人在湖沼边上独自徘徊,回头望见了魏国的古都城大梁。绿色的湖水掀起了汹涌的波涛,空旷的原野里是无际的荒草,奔跑的野兽乱纷纷的横冲直撞,空中的飞鸟一群群相跟着飞翔。这时候正是农历的九月和十月之交,这一天月亮和太阳恰好日夜相望。北风刮来了严酷的寒冷,阴暗的天气降下了薄薄的冰霜,我困于旅途上

9、没有一个伴侣,俯视仰望都使我满怀悲哀忧伤。小人爱计较他们的得失,君子总是遵循规矩而行为正常。我怎么会落得憔悴的下场?我就吟咏起诗歌,写下这一章。诗人开篇便将时空转移到遥远的战国大梁,给人以发思古之幽情的假象,而在文中“君子” 、 “小人”的褒贬似乎又太露骨,于是诗人又大胆倒用“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的句子,如此苦心孤诣,至少在凶残的司马氏集团眼中,不易引起太大的怀疑,可见得诗人是何等的惨淡经营。也表现出当时的黑暗,文人不敢对统治者有任何的指责。这首诗用比兴手法,写秋冬之交在蓬池所见景象,抒发气候变化的伤感,寄托了作者对时政混乱、士人无节的忧愤。又如: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萧歌有遗音,粱王安

10、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己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第三十一首?诗人驾车出发前往魏国的古都,向南眺望曾为歌舞地的吹台,我好像听见当年箫管的余声,但昔日的梁王如今又何在?他让战士用酒糟作粮食,让贤才生活在野草中,他荒淫的歌舞一曲还没有演完秦国的军队就已经再一次攻进城里来了。夹林不是魏国的林苑了,宫殿也变成了废墟。魏军被秦兵击败在华阳城下,梁王也终于身死亡国了。这首诗咏叹战国时魏国诸侯荒淫作乐,导致亡国的历史悲剧,感慨曹魏重蹈覆辙的现实趋势。从这几首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阮籍对现实的一种深沉忧患意识。如果说,阮籍的前面几首诗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崇尚从正面

11、表现了他对社会的强烈关注,那么,这几首诗以忧患意识从另一面反映出他的积极用世思想。(三)神仙与隐逸在阮籍咏怀诗中多次提到过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从文学史的角度而论,其中有些诗基本上就属于游仙诗性质的作品。如果说, “忧生”和“刺世”是咏怀诗的主音,那么,游仙内容则是围绕着这个基本旋律而跳动着的一个最重要的伴音。就是说,阮籍所描绘的众多神仙意象,仍然是以对生死存亡的畏惧作为其心理背景的,或者说,依然是以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而产生的失望情绪作为心理基础的。这是很自然的,当诗人在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而宇宙永恒进行深沉的思索之际,在对现实的不合理性感到无比愤恨而又深感无可奈何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想到另外一个无

12、比美好的神仙世界,会借着对仙境的赞美与对神人、仙人的羡慕,以表示自己对人生缺少自由和生命有限的感喟,表示对现实丑恶性的抗议和不平。阮籍憧憬神仙世界和神仙生活毫不奇怪,其原因就在于这个美好的世界是超越人生、超越命运、超越社会的一种象征力量。他的这些思想在下列诗中都有所体现: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乘云招松乔,呼吸永矣哉!第五十首?这首诗将君子比作是华草,草虽然华丽,但是耐不住冬天的寒冷,君子虽然贤明,但是能够保持多久呢?因此诗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招松乔,学习神仙呼吸之术,以求永久。阮籍在这里感到现实的彼岸世界是无法逃脱生死的,即使是他所说的那种超越了生死的精神境界也不过虚幻的东西,因此,只有选取“乘云招松乔” ,去跟神仙学习长生之术了。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然而,仙术难成,神仙难做,神仙和神仙世界毕竟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比较现实的倒是做个隐士,去过隐逸的生活。地上隐士生活是天上神仙生活的影子,它虽然比不上神仙那么自由,比不上仙境那么美好,但那种远离现实,独来独往,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状况也足以令世俗之士神往了。因此,阮籍在咏怀诗中又抒写了隐士的高韬之志。第四十五首写到: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修竹隐山阴,射于临增城。葛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