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76154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三、 教学准备: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四、教学设想: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

2、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二、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

3、发现自己和别人 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

4、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本文是叙事散文。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写法自由灵活,语言生动活泼,抒写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2散文分类: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深刻、集中。(二)整体感知课文。1、 字词:A、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 语形容十分恐惧不

5、安。 (心惊肉跳)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 灰心丧气)B、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训诫(ji) 屡次( l)迂回(y ) 啜泣(chu ) 耸立( sng )纳罕(hn )颤抖( chn )瘦骨嶙峋(lnxn)头晕目眩( xun )落下(l )着眼( zhu ) 2、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一个城市? 费城故事发生的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一共五个孩子;内德,杰利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

6、约 20 米高。岩石架约 7 米高(三)研读和赏析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一) 、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 、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 、结果(6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 、启示( 24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第一 部分( 113 段) ,冒险。写 “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 块石架,上下不得。第二部分(1422 段) ,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一小步一

7、小步地走下了石架。第三部分(23 段) ,感悟。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情悟出的人生道理。 2、合作探究:(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2、 “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3、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在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 “我”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如何脱险的?遇到的危险:3A、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未爬)B、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

8、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跟着他们向上爬)C、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终于爬上石架)D、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伏在岩石上,上不去下不来)脱险的过程: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 (听见)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 (我哭着说)C、父亲 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 (我顿时有了信心)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 (我的信心大增)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啜泣了一会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

9、走?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5、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明确: 、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 “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看见了。 ”我说。、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6、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7) 、小结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通俗易懂,在故事中渗透着人生的思考,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给人一定的生活启迪。本文是在鼓励那些在特殊境遇中的人们,如何向前进,哪怕只是那么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也

10、会别有一番天地。最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写了他自己亲历的一次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从中得到的人生体验是:人在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战胜它。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追述发生在 57 年前的一段童年故事。闷热的天气却无法阻挡少年寻找新意的冲动,情节就在“玩弹子游戏玩厌了”的背景下展开了。孩童时代的想法就像没有方向盘的车东奔西撞,爬悬崖的冒险活动就展现在小伙伴的面前。对于爬悬崖, “我”是经过理智判断的,虽然很想像别人一样勇敢,但有病的身体加之母亲的训诫,及时地阻拦着自己。然而尊严是每个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好友杰利的一句“别做胆小鬼”让“我”放弃了最后的犹豫。这时,作者笔锋一转,写了一

11、段悬崖的描写,突出了悬崖的“险” ,接着写我攀悬崖的心理感受“全身发抖” 、 “冷汗直冒” 、 “冬冬直跳”的“心”使我欲上不能,欲下不可。这一刻带给“我”的人生“训诫”要比母亲的“训诫”更让人刻骨铭心。“父亲”不是这篇文章要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文中的“父亲”无疑是伟大的。他没有替 孩子走下悬崖,而是先安慰 “我” ,然后又为“我”指引了方向,在父亲的鼓励声中,“我”走出了第一步,又再移动了一步,这简单的两步对别人也许算不了什么,对“我”却是可以影响一生!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 。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作者选取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经历,给我们的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

12、思。(四) 、拓展延伸:4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第 二 课 时一、教学目标: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3、领会这件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三、研读与赏析: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 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

13、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 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 “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3、合作探究:(投影显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 )1、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 、 “冷汗直冒” 、“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 、 “吓得几乎要晕倒” 、 “软弱地哀求” 、 “头晕目眩” 、“啜泣” 、 “恐惧和疲乏” 、 “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14、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 。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 ,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为什么下文与闷热照应的语句一点也没有呢?确实没有,看来是个缺点,最好是前后有所照应。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又说“直到抵

15、达我要到的地方” ,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 ,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这里“前途茫茫”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 “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课文主要写“我” ( 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 ,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 “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 5随后 信心大 增(“ 我能办得到的” ) 最后 巨大成就感 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明确: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 。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4、 “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思考:1、参与这次爬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