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835686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摘要】:中国的双语教学一路走来一直伴随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表示否定的观点中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有的提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学正逐渐显现出了问题,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双语教学也面临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从而发展我们国内的双语教学,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佐证,旨在为中国的双语教学的推进捡柴拾薪。 【关键词】:模式,挫折,实践,中国特色【正文】:中国的双语教学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新事物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值得思考。双语教学的倡导者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改进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耗时低效”

2、的现状,提高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双语教学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国际化潮流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和世界接轨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实施双语教学,将有助于革命性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国际人才。但也还是有很多对于双语教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的声音存在:有观点认为中国并非双语国家,英语在中国始终是“外语(Foreign Language)”而非“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我国实行双语教学名不符实。也有人认为在孩子的低龄阶段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双语教学会冲淡学生对母语的掌握,影响学生用母语思维的能力。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实行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也不具备,比如师资、教材、政策等,所以当前最实际的还是要加

3、强英语学科的教学。在笔者的耳边也经常听见一些教师同行对于双语教学的消极评价,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时的星星之火,并不足以燎原。不可否认,中国的双语现状的确有不足之处,知名英语专家包天仁教授曾经对双语教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作过分析:首先,中国是非移民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TESL: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中国的社会主流语言是汉语,进行双语教学有违语言教育教学规律;其次,中国的双语教学缺少理论支持,目前不少地方

4、对于双语教学的基本概念还未搞清楚,并且缺乏得力的教学措施,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有效而具体的班级组织形式等,还存在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双语教材匮乏等问题;再者,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很大,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缺乏社会和家庭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太多,正迁移太少。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加以正确对待和认识,可以看到,它们中的一些是难以改变的现实,但绝大部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处在教学一线的双语老师,笔者坚持认为: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革命性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出路所在,也是中国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其他地

5、区或国家的双语教学也正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由此怀疑中国选择双语道路的正确性,更不能半途而废,或是将双语教学作为一个用来展示的漂亮筹码,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亮一下,更多的时候让她深藏闺中。我们应该抱着为学生负责任,谋发展的态度来正确客观的对待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为何要强调是中国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概括为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但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大多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文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

6、大多是英语,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繁荣经济,形成合力。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为培养国际型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催生的一种教学体系。这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需要指出的是,成功而有效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就涉及到卢丹怀教授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过的“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问题。即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教师通过用外语来教授非语言类科目,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真实有效的使用和操练外语来达到掌握

7、语言的目的。这样,英语的习得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更能够延伸至课堂学习以外。二、要明确双语教学的优势综观世界外语教学的历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重视外语学习,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们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学习英语。社会上更有那么多人参加各类英语补习班,强化班。这种学习英语的力度,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中国的英语教学总得来说可谓一直是 滴注式模式(drip-feed language program)。当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我们的英语学习着力于追求纯语言知识和语法系统的学习,而忽略了实

8、际运用的能力。中国城市的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十年,而最终大多收效甚微,遇到外国人不是脸红心跳就是说出来的英语让外国人直呼听不懂,这实在是中国英语教学的一大悲哀。中国学生学英语缺乏一个应用的环境,而语言学了是要用的,不用就等于白学。双语教学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应用英语的环境。再者,语言的习得是跟语言的需要成正相关的关系的。目前,国内的英语课让学生们感觉到的需要就是要在各种考试中考高分。而假如学生要用英语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就意味着他们要听懂老师的讲课,读懂英语写的教材和使用英语做功课。这些就是需要,而且是自发的需要。从理论角度来看,双语教学也的确是有其优势可言的。

9、据国外的双语研究者所作的持续跟踪调查显示:双语学习者(bilinguals)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均比单语学习者(monolinguals )表现更好,在社会上更有优势。并且学习和使用双语的经验使双语学习者比单语学习者更能适应并接受新的文化环境,更乐意于了解新事物,更善于与他人合作,更有效地发展自己。同时,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必然培养了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这一方面将有助于促进目标语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母语的掌握。三、要正确面对别国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挫折卢丹怀教授在他的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一文中指出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社会对双语教育提

10、出了质疑。且近年来,对双语教育的成效和经济性提出质疑的事情在美国屡见不鲜。有些地方的双语教学已经被叫停。由此可见,双语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挑战。而笔者认为,若由此推出中国的双语教学也将考虑“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美国的双语教学情况与中国完全不同。美国国会于 1968 年即通过了关于双语教育的法案。当时的美国国土上的学生现状是: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移民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事实上不能和那些同龄的但却精通英语的伙伴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美国的双语教育法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而 40 年来的实际情况却显示,新移民一般都急切地想掌握英语,以便更好的

11、生活、读书和工作。但是,双语课程反而消磨了他们的这种学习动力,使他们产生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双语教学才受到了挑战。而中国当代双语教学理念的学界共识,是源自于现代英语教学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语言听说能力及交际能力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力求改变这一低效现状为出发点,以培养双语双能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美国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双语学生最终需用英语取代母语,以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而在中国,双语教学不存在这种任务,因为中国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通过教师运用英语对一部分非语言学科科目的教授,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能正确理解专业术语及其含义,达到用英语表达和交流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并同时让

12、学生得到英语听说读写的机会,开阔眼界,完善思维,使其英语和母语能够得到共同、协调的发展。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专家提出,双语实验需要研究的问题远远多于答案,这也许正是一种科学和正确的态度。对于任何有争议的事物,都是这样。当人们在评说双语教学的时候,也许更应该先去了解一下双语教学在各学校开展的实际状况,了解一下那些实验者在付出努力以后有没有收获,了解一下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多少,而不是去引经据典的找寻理论支持,或是列举与本国没有可比性的别国的实践经验。这样,当我们在表示赞成或是反对态度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现实依据。说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的诸多城市,双语教学实验已经初见成效,已

13、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而且,在开展双语实验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变化也已经非常明显,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提升。本校从 2001 年启动双语教学实验至今,也已经取得了可见的显著成果,在此不一一详述。下面,笔者谨就执教双语的亲身实践谈一下。笔者是英语师范本科的毕业生,但对科学学习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在执教双语科学的过程中更是加强了对多方面知识的涉猎和研究。现执教初一年级的双语科学课,采用的课本是苏州双语综合读本初中版,该教材由英国引进,教材内容原汁原味,活动丰富有趣,仅有的不足是部分内容对初一学生过于简单,另外主题的安排划分略欠连贯性,不够整合(该问题不在此过于展开

14、)。针对此类问题,笔者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拓宽教学内容,展开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经过一年不到的实践,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颇有收获,可谓教学相长。最近,笔者在执教的初一 5 个班中抽取了 3 个班共 80 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被问到“你喜欢双语科学的学习吗?”有 64 位同学(80%)表示喜欢,15 位同学(18.75%)表示比较喜欢,原因分别是:“我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英语很感兴趣”,“能有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课堂气氛自由民主,能轻松的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双语课很有趣味性”,只有 1 位同

15、学(1.25% )表示不喜欢,原因是“用英语上课和回答问题让我感觉有压力”。应该说双语课受欢迎的程度之高还是在预料之中的。而当被问到“你觉得双语课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有 50 位同学(62.5%)表示“有促进作用”,26 位同学(32.5%)表示“还不知道”,有 4 位同学(5%)表示“没多大帮助”。该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了双语课对自己的英语起到的促进作用。当被问到“在你的学习经历中,在双语科学课上接触到的英语词汇或句型会在别的情况下接触或运用到吗?” 60 位同学(75% )表示会接触到但较少运用,12 位同学(15%)表示能接触到并能运用,8 位同学(10% )表示很少

16、接触到。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还是比较满意的:双语科学课上的词汇量大,且专业性强,如一些单词herbivore, carnivore,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artery, vein, protein, oxygen, micro-organism 等等。语言学理论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可说词汇(speaking vocabulary)、可写词汇(writing vocabulary)、可读词汇(reading vocabulary)和可猜词汇(guess vocabulary)。前两类属于能够运用的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后两类属于不一定能够运用的消极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可以看出,以上列举的其中一部分词汇词形较长的确不容易记忆,平时接触频率或使用频率也不高,这类词汇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然而也有一部分词汇虽然专业性强,但却是属于一般文章中使用频率不低的词汇类,学习这些词汇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科学文章时不再遭遇大量生词扑面而来不知所措的无助感,这类词汇可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