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1823927 上传时间:2017-11-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 山西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三、教学用具:板书、板书、ppt、实验材料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 复习旧知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的进出。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二)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提出问题: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换成纱布,会怎么样,说明玻璃纸

2、有什么特性?什么物质跨越了玻璃纸?如果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液面会怎么变化?补充资料:什么是半透膜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2(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幻灯片展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后的讨论题。学生完成讨论并交流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略)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和动物细胞有区别吗?用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异: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与动物细胞的有什么不同。引出原生质层的概念。以提纲的方式知道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提出问题(价值高的)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阅读资料

3、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并且回答交流讲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4 人小组,书面)学生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三、教学用具:板书、ppt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一)引入 提出问题:细胞膜为什么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物膜之间为什么能互相转化;细胞膜为什么能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变形虫的图片,或者视频)(二)第 3

4、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三、教学用具:板书、PPT 幻灯片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利用“问题探讨” ,用幻灯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1、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3、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4、其他问题观察图表,思考问题4(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首先水进入细胞的方式,再

5、以氧、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例,说明自由扩散的概念协助扩散:回顾问题探讨,以葡萄糖进入细胞为例,强调蛋白质载体的参与。(三)主动运输举出一些逆浓度或者逆电化学浓度进行跨膜物质运输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同时展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模式图) ,启发学生对新出现的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观察,对比。对主动运输的概念进行归纳。强调主动运输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为什么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练习一(略)观察,思考,可以允许讨论,说出观察的结果(四)大分子的运输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以及播放 FLASH 动画学生根据阅读文字和观看动画,经过讨论,组织语言对大分子跨膜

6、运输进行描述5(五)与社会的联系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原因。(六)小结及技能训练以填表格形式,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表格根据曲线图进行讨论,分析哪些例子分别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或进入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二、教学重

7、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三、教学用具:板书、ppt 幻灯片、实验器材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问题探讨提出问题: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 ;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6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二)实验幻灯片展示:酶的本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讨论,并进行交流。(三)酶的本质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二:指

8、导学生阅读实验实验,提出问题:1. 2 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2. 3、4 号管中,FeCl3 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3. 3、4 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方案一:学生进行实验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四)酶的特性1. 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2. 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五)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 pH完

9、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7(六)小节让学生画概念图练习略第 2 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 ATP 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 ATP 的分子简式解释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ATP 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三、教学用具:板书、PPT 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药店了解 ATP 药品的性状、功效。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

10、么能发光?一个关于 ATP 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 是直接能量物质。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8(二)ATP分子简介以及 ATP和 ADP 的转化展示 ATP 的分子结构式,讲授 ATP 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由 ATP 脱去最远离 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 ADP 可以和 Pi 结合,吸收能量,形成 ATP 的过程。 ,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ADP 转化为 ATP 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辅助)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 ATP 和ADP 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11、。(三)ATP的利用理解:吸能反应与ATP 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 ATP 水解相联系。简介图 57,细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径。(四)小结及例题什么是 ATPATP 与 ADP 的转化,及其能量的变化例题略第 3 章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理解)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9【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一)引入回顾 ATP 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

12、后把能量储存在 ATP 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 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 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

13、题(三)有氧呼吸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 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10三、课前准备: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四、教学用具:板书、PPT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四)第一课

14、时小结及练习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略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五)无氧呼吸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以乳酸、酒为例子,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填写相关的表格以有氧呼吸概念为例子,尝试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什么区别呢?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 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 40左右,其余 60左右转变为热能。回答问题(线粒体)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

15、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比较两者的区别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11讲授发酵的概念。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找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讨论。进行讨论,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知识,解释教材中相关的实例(七)小结及练习12第 4 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

16、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板书、ppt 课件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